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会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顺利度过焦虑期,我们就必须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排除"焦虑"。首先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其次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工作。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们都能够尽快摆脱入园分离焦虑,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离开家庭,跨进幼儿园大门时,就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虽然幼儿园是孩子的世界,环境舒适、漂亮,但要孩子离开陪伴自己三年的亲人,来到陌生又新奇的环境中生活,孩子会紧张又害怕,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在此时产生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转换角色,让他们很快适应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环境,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只有家园一致,积极面对和耐心细致地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入园焦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对家人的过度依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地穿衣、进餐、午睡等,从而出现焦虑、胆怯、害怕的情绪。我园  相似文献   

4.
易星 《今日教育》2010,(7):16-17
每年9月,幼儿园里都会迎来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年龄小,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们总是哭闹不止,不愿意吃饭、不愿意睡觉,这造成了许多家长的困扰与担忧。因此,帮助新入园的孩子减少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家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应当从几方面着手来帮助新生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相似文献   

5.
张咏 《学前教育》2004,(4):36-37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班孩子一边哭一边喊:"找妈妈,我要找妈妈。"(也有哭喊着要找姥姥、奶奶的。)新入园时,这种情况尤为多见。教师一般认为这是孩子入园的必经阶段,哭几天就会好了。诚然,因依恋关系的暂时性切断而产生分离焦虑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找妈妈"绝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也  相似文献   

6.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哭闹、不让父母离开的情景,这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异常反应是新生入园焦虑的重要表现,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了解孩子入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有:①哭泣不止。有些刚入园的孩子,从父母离开后一天到晚哭泣不止,不吃饭、不睡觉。老师怎么劝说都不听,直到父母来接。②反复唠叨。有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开后总是反反复复唠叨一句话:"爸爸妈妈来接我""我要回家""给妈妈打电话"等,他们听不进去老师的任何劝说、解释,总是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一)入学适应挫折崭新的学校生活使儿童兴奋、向往,但是许多儿童对入学的准备不充足,往往产生一些问题,如学校作息时间严格,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课堂内也有许多约束,并非那么有意思。新鲜劲儿过后,便开始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由于某些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的孩子,往往不愿去学校。还有一些在家里受到过分宠爱,依赖性强,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与家人分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惧而不愿上学。 (二)学习挫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有: 仍习惯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8.
由于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的全新调整,寄宿制一年级新生的厌学心理较为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哭闹、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行为随之失调,个别学生还会出现心理性身体不适。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听之任之或粗暴干涉,就会引发其它心理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家园同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08,(7):92-96
专题1.多方准备,迈好入学第一步 新生入学后,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生活自理能力差,时间观念弱,不善于与老师沟通;许多孩子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家长并不明白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不知道孩子入学后的实际困难。往往注重提供物质条件而忽视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有的还提出许多新的学习要求,加重了入学适应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受抚养者、教育观念、幼儿性别、幼儿性格等方面的影响。针对目前小班大部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教师要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掌握技能;适时鼓励,通过学习让幼儿获得满足;开展竞赛,通过评比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因材施教,通过观察照顾幼儿个别差异;坚持训练,通过练习巩固幼儿生活技能;家园共育,通过沟通提高家长教育意识等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189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烟台市农村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状况,并且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收入水平和健康自评有关,年龄较低的、有老伴的、学历水平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好,健康自评较好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溺爱的奶奶     
下午,快上第一堂课了,我准备去教室巡视一番。刚走到教室的拐角处,就看见韬的奶奶守在一边。见我来了,她冲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老师,我真不想给你添麻烦。"我知道,肯定是韬在家里又不听话了。韬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乡镇的公务员,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照管孩子,也没有精力和孩子沟通,照顾韬的任务全都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每次韬一有什么事,韬的爷爷奶奶就会来找我。我走到韬的奶奶面前,她焦虑地告诉我:"老师,我今天中午真被阿宝搅怂了,  相似文献   

15.
周健美 《山东教育》2002,(36):37-37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爸爸妈妈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宝宝。”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并逐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意识缺乏、耐心不够、方法不当,甚至包办代替的现象.相当多的幼儿由于自理能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直接导致自理能力低下、与身体成长不同步.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家庭和学校的负担.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耐心、细心、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一直是让父母感到头痛和为难的事情。比如说,孩子上学了,可是书包还要叫妈妈来整理;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成绩不错,可家庭中的起居、自理却让父母操尽了心。我们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自理能力,是指通过自我控制和调整、约束和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既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一般能力,又包含手脑并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能力,它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有顽强意志的支撑.对弱智学生而言,培养这种能力并非易事,要经过提高认识、学习尝试、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的艰难过程,本文紧紧围绕培养策略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小学阶段,个人认为就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能独立处理部分生活问题的一种能力。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校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逐步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学会独立与丰独立生煎。为他们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将来能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独立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残疾,受到社会的关注、父母的溺爱和教师的呵护。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过多的帮助和照顾,往往会使他们降低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从培养聋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