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中国大地被震动,世界被震惊。历来在抗灾报道中打头阵、建立功勋的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5月12日19点播出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13日7点开始,《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直播,  相似文献   

2.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波及全国众多省市和地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时推出24小时大型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将在“中国之  相似文献   

3.
陈城 《视听界》2005,(3):34-37
2005年2月25日,上海发生首例校园劫持事件。上午10点左右,一名男子冲入普陀区一所小学,劫持了一名学生。上海警方启动反劫持预案,在与歹徒对峙两个小时之后发动突袭,于中午12点35分将歹徒制服,人质及同班学生安全脱险,一名警员受轻伤。对于这起事件,东方卫视做出如下反应:当天1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15:03:14,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直播中插播重要新闻,及时报道了地震消息;19:00,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紧急启动。对于这一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央电台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全面关注。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80年代,广播直播节目在全国蜂拥而起,为正处于低谷的广播注入了活力。这些直播节目以经济类、服务类、文艺类、话题类版块节目居多,而处在龙头地位的新闻节目大多仍沿用录播形式。随着报纸、电视的改革,广播所谓“快”的优势已名存实亡,这不能不引起广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5分,伊拉克战争爆发。在10时40分1秒,CCTV—4(即国际频道)以“口播+游走字幕”的形式,最先向全国观众报道了这条爆炸性新闻。随后,拉开了战时新闻滚动直播的序幕。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央视国际频道在播出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主要采用滚动直播、连线直播、演播室访谈等形式,全方位立体  相似文献   

7.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9.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闻节目大多数是采用录播形式,但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听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新闻节目直播已是大势所趋。新闻节目从录播到直播对播音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认为上好新闻直播应该合理运用“加减乘除”: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当天15点53分,国家地震局一楼会议厅,新闻发言人张宏卫说,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约180人已经启动,准备去灾区救援。这是国家地震局一天内召开的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当天22时15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把响应等级由二级响应提升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最高等级——一级响应。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编排.与纸媒体编排不同的是,它没有明显的版面之分,更多的是前后顺序之分。就是这“顺序”二字的文章,要做好它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传统编排模式是从头到尾的顺序基本是倒金字塔,哪条新闻分量重哪就是头条,时政新闻基本上是按职务高低排序。于是乎,摸清了规律的观众。有的对前半部分不感兴趣时就去看别的频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节目如何实现直播日常化?“中国之声”2004年1月1日改版后推出的午间《第一报告》和《新闻直播间》经过初步探索后,再次改版推出《直播中国》,进一步实现了“中国之声”作为新闻频率的定位初衷。《直播中国》实现了广播节目直播形态从特别报道到常设栏目的跨越,为广播节目创新走出了新路,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婧  秦婧 《声屏世界》2008,(9):39-40
现场直播是最能发挥和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在时间轴线上,观众与动态事件处于同一点,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观众就可以看到、听到,使他们了解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贴近了事件,又贴近了观众。传统的“今日消息今日报道”(Today News Today)的“TNT”模式转向现在的“现在消息现在报道”(Now News Now)“NNN”模式,新闻时效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5.
晨星 《新闻前哨》2005,(9):73-74
现在,直播新闻已经被广泛使用,尤其成为广播新闻发展的一种强有力手段,获得主导的地位。同时也对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播音员从坐在录音室的录音播出,到直接坐在直播室话筒前的直播新闻,此种角色的转换远不是两个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得那么容易,它要求新闻播音员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训练,才能承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14:50分,震后22分钟,央视就播出滚动字幕新闻;震后32分钟,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以头条方式正式播发地震发生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移动实时新闻发展迅速,媒体对移动直播新闻方式越来越重视。通过将实时移动新闻与实时电视新闻进行比较,该文指出,移动实时新闻还具有增加最新性,在线状态和参与度的额外好处。但是,存在诸如缺乏后期处理,识别体验差以及主机响应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听众,赢得主动,就必须发挥快速、传真的优势,尽一切可能缩短新闻发生时间与新闻播出时间的距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1月1日正式推出“中国之声”,提出了“回归并强化新闻,回归并强化广播”的改版思路。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8,(7):89-90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深受听众欢迎,每天平均收到两万多条短信,这些短信对节目给予了很高评价。下面是部分听众的短信摘编。  相似文献   

20.
王亮 《军事记者》2008,(7):16-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点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我奉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进入灾区工作以来,我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