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日本企业新员工的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员工培训是企业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日本企业都高度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员工培训体系。了解德国、日本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特色,对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职业培训是其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所在,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一代年轻人价值观与职业意识更具有多样性,企业非正式员工数量也逐渐增加。企业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政府也以扶持制度的建立为主要手段,帮助企业层次性、系统性地进行企业培训,构建开放合作式培训模式。借鉴日本企业培训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应在多方面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开放合作式的职业教育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转变我们的培训理念 新时代的培训要求培训者根据企业发展的思路,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来确定未来企业可能的需要,这就需要培训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目前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对企业员工超前培训,以便企业员工将来需要时能拿来就用。只有做到未雨绸缪,企业的培训机构才有发展前途。其次,培训机构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培训机构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国外培训的介入,我们的培训机构能否站稳自己的脚跟,关键在于培训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已创出自己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特色、没有自己的品牌的培训绝对没有出路。再次,培训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亚君 《继续教育》2012,(11):22-24
企业发展对员工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方法、师资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突出特色培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企业培训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分层次系统教育为主体的颇具特色的培训框架体系,开创了形式多样的培训途径和培训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培训经验。我国企业借鉴日本的经验有利于我国企业培训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培训模式 助提员工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以及企业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培训就是让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投资,所以做好培训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采油三厂新寨采油作业区认真贯彻油田公司“培养造就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掌握长庆特色技术和技能的操作与服务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确保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培训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荣跃 《教育探索》2008,(12):139-141
日本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在员工理解支持的双赢互利的功利性基础之上,同时也有着人本关怀色彩,所追求的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企业人”,体现出素质本位的理念与实践。借鉴日本成功的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经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应把握好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界度,人才培养必须实现长效机制与短期效应的结构性整合;坚持人才企业素质和国民素质的全面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企业人;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对接企业需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的素质就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面对当前员工培训与开发所出现的问题,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去认识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是员工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青春永驻"的关键。为促进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的有机契合,提高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从树立新的培训理念、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力量、定制培训内容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员工的个人素养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外资与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在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和结果方面的不同形态,表明培训既是企业生产目标人力资本需求下的理性选择,也是各类企业为员工成长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培训呈现出在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之间的三种选择,同时,员工培训又是以人的成长来促进企业发展的。当前,企业培训面临如何促进满足员工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共同挑战,企业培训如何寻求自身发展与员工成长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协调外部环境和多元主体参与等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就很重视人(既包括高级专家和专门人才,也包括普通员工)在企业经营中的能动作用,强调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因而也舍得在人力资源投入上花大本钱,实行全员性多层次的员工培训.近来,日本企业对员工培训又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基本上把企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偏重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现在则把企业教育定位为"塑造现代企业人的再教育",这样,员工培训的内容就更加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1.
华为员工培训体系一直在业界享有盛誉,它规模大、系统完善,培训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培训内容广而专,培训质量有保证。华为员工培训体系不仅支持了华为自身的快速成长,也为其他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带来了几点重要的启示:员工培训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员工培训要寻求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满足,员工培训要大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开展员工德育培训对于员工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员工德育培训还存在企业对员工德育培训认识存在偏差、员工积极性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转变企业态度、激发员工积极性、选择适宜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完善评估机制等措施促进企业员工德育培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张淑清 《中国培训》2007,(11):32-32
一、增强培训功效首先,应当针对本企业的实际状况构架具有自己特色的培训体系。行业不同、目标市场不同、竞争的优劣势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培训的主题和手段就不同。好的培训体系,是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近期目标和竞争需要,以及在充分掌握员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基本状况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员工群体,满足不同岗位需求,逐步摸索形成的。而且只有特色鲜明的培训体系,才是最好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的人事管理,在人才录用、工资管理、员工教育、调动晋升等诸多方面与欧美企业的人事管理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日本企业的人事管理对日本企业顺畅运行和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企业卓有成效的人事管理对我国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敏 《成人教育》2014,(4):22-24
企业内教育被视为是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日本企业教育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蕴含"回归教育"思想以及"自我启发"式培训。日本企业内教育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其目标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意义到兼顾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意义;其内容空间从单纯岗位技能培训到贯穿终身的能力开发;其实施主体从企业主导到员工自我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艳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77-178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具有全员性、层次性等特点,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进行职能教育并与国际接轨,为日本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我国的企业内职业教育以一定的启示:要建立全员化、层次化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企业内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员工的技能教育,更要注意把企业文化融入其中,注意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企业内职业教育内容应以技能培训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与国际接轨;企业内职业教育要终身化。  相似文献   

17.
王艳 《中国培训》2005,(12):22-23
近年来,云锡集团公司把企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全公司职工中开展素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职工队伍,精心设计载体、着力构筑平台、全力培育人才。一、强化职工培训教育,营造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1、突出职工培训主线。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强制性地加大对存量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集团公司员工培训以改革总揽全局,积极探索具有企业特色的现代企业教育。在员工培训中,突出“三个中心”,即以岗位培训为中心;以提高员工技能培训为中心;以有…  相似文献   

18.
岳巍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22-223
在当今,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企业培训管理部门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员工培训质量,而影响企业员工培训培训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企业员工培训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如何搞活好企业员工培训的系统管理,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开展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已成为企业快速、持续、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开展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一方面是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个人的工作执行力,另一方面也要与送培企业共同交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员工执行力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者历来把本企业的人才状况视为一项重要资源。人才资源是否丰富是企业产品质量、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市场经营和行业竞争的前提条件。 日本的企业从新员工进入企业到离退休止,每一员工都有终身培训计划和目标。企业内部的终身培训一般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性潜能开发培训。前者是指培训能适应本岗位的业务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