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ow to Learn English 英语名师谈学英语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 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在英语朗读和口语表达时,存在"洋腔洋调"现象。其中产生"洋调"的问题是因为将汉语声调迁移到英语语调中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要掌握英汉语调系统在所属类别、调值调型、节奏、重音、音渡五个方面的差异,挖掘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干扰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改进英语语调学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语音普遍存在于音段和韵律中,不少问题纠正比较困难。语言艺术发声训练是获得字正腔圆标准普通话的有效途径,对纠正汉语音段和韵律发音有积极作用,在纠正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时引入语言艺术发声方法具有可能性。针对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可采用以下对策:训练发声器官,营造良好的发声环境;运用静态吐词理论进行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语的训练,提高静态语音水平;运用动态吐词理论进行语句、语段和语篇表达训练,提高动态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外国学生对汉语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大概了解,但依然难以避免"洋腔洋调"的汉语发音。本文通过对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系统的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基杰 《林区教学》2014,(10):30-31
外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语音语调错误,称之为洋腔洋调,这种现象在对外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强化语音训练意识,可以纠正洋腔洋调。  相似文献   

6.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海外的汉语语音教学,缺少现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在规则指引下比较容易习得单字调,但是一旦进入语流,仍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这是教学中没有重视连续语流的韵律结构造成的.多数学者认为,在构成语音韵律的音长、音高、音强三要素中,音高是决定汉语语音自然度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通过对德国学生汉语发音的听辨实验发现,音长对于汉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样重要,音长偏误也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训练单字调的同时,更要重视训练多音节词的音高与音长模式.本文结合第一作者在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洋腔洋调的形成关键在于声调以及轻重音、语调等。对外汉语界的声调教学方法可谓是百家争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取其精华,首先分析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四声的特点和偏误进行分析,据此来提出合理的声调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音高和时长是影响语调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造成"洋腔洋调"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已经运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对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音高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比。本文以"停延率"为工具从音长的角度来考察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句调域、词调域和字调域等不同层级的韵律边界的表现,并与汉语母语者的停延率的数据对比发现,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在时长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过分夸张动词;忽视句尾韵律词等。  相似文献   

9.
"读"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的学生由于受英语考试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重视笔试,热衷于做题目,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书面练习,但笔者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主要是因为使用者依恃的是"语感";而"做"出来的英语往往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造"的.因此,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读"好英语.  相似文献   

10.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良好的汉语语音面貌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前提。俄语背景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语音时会出现大量偏误,尤其是声调偏误,从而导致他们在运用汉语交际时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从听辨实验和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实验两个角度入手,将所收集的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汉语水平俄语背景留学生的语音材料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找出俄语背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来源与类型,并针对这些偏误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改善"洋腔洋调"的汉语语音面貌,从而使他们在运用汉语表达时从"能听懂"逐步过渡到发音地道、自然。  相似文献   

11.
初学者讲或读英语,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中国味儿”太浓,缺乏“洋腔洋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齿音发音正确与否便是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大家注意。我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齿音发音不准确问题,而各地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又各不相同。大家知道,学习一种外国语,一般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自然也会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进一步讲,中国幅员辽阔,汉语方言众多;由于方言语音系统不同、发音习惯不同,操各种方言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  相似文献   

12.
英语陈述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根据Halliday提出的英语语调系统理论,通过对比10位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朗读陈述疑问句"I was on the walkway that leads to the bridge?"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核心调和音高曲线,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陈述疑问句的语调特征。研究发现陈述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的疑问句语调各有其独特之处,英汉疑问句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汉语的语调还因字调的影响而发生调值的变化.尽管如此,它们之间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几种主要疑问句的语调差别并不大.英语和汉语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的语调大同小异.英语和汉语的附加疑问句中的直陈部分都是用降调.英语的附加疑问部分有升调和降调两种情况,汉语的附加疑问部分有升调和平调两种.汉语中还有正反问句,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英语中没分出一类正反疑问句.  相似文献   

14.
试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阶段侧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教学一般放在初级阶段,语音入门后,教师和学生都不再重视学生的语音问题,时间久了,易导致留学生的“洋腔洋调”。造成洋腔洋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声调的变化没有很好掌握、轻重音的教学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在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中是难以解决的,所以,留学生的中高级阶段乃至此后也必须继续语音的学习和纠正,这样才能达到说一口地道普通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精讲精练"是一种省力、省时、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应力求通过"精讲精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做到"精讲精练",需要着眼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即不但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需要注意把握好转变观念、吃透教材、掌握学情和精选教法这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洋腔洋调一直是教学界关注的问题,印尼华裔学生在此方而表现较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对部分学生做了针对性的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用来提出疑问的句子叫作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是由特殊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它不能用yes或no来回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朗读时读降调。特殊疑问句的基本结构为: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目前我们学习的特殊疑问句多以what和how引导。1.what可以用来询问姓名。答语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  相似文献   

18.
外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外国留学生洋腔洋调归根到底,就是声调问题.在教初学者的时候,不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教四个声调,二是按照“一四二三”的顺序.这种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准确的调位.声调的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不仅教师要精准地讲授发音技巧,学生也要运用自己的声带.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特殊疑问句读降调;一般疑问句读升调。但这一规则视说话人所表达的情感、所处的语言环境有例外。一、特殊疑问句读升调的情况: 1.在向不大熟识的人询问某事时,特殊疑问句读升调会显得比较礼貌、客气。如: What's the (?)time?几点钟了? Where's the bus stop (?), please?请问,汽车  相似文献   

20.
多音字的读音,我们一般可根据其在词典中的义项来确定,可有些多音字的读音按此办法却不容易确定.比如,"华盛顿"、"华生"等外国人姓氏中的"华"该如何读就让我们有点犯难.《现代汉语词典》甚或《汉语大词典》都找不到对应的义项.仔细听广播电视,似乎读"huá"读"huà"的情况都有.我们查找了新版《辞海》和几本普通话教材,它们将"华盛顿"的"华"标音为"huá",不知有何依据.对此,我们不敢苟同,以为此处读"huà"更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