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自农村开始,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诞生“顶营经验”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因地制宜,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性地创造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自农村开始,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诞生“顶营经验”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因地制宜,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性地创造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在农村改革启动三十年之际,在新的一轮改革的恢宏历史长剧揭幕之际,总结三十年,反思三十年,对进一步开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改革三十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在旧的问题解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我国农村30年改革在创造了巨大的绩效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着重对农民增收问题以及维护农民土地稳定、加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等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给获得首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及提名奖的青年农民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们立身农村,心怀祖国,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你们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新一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你们是全国青年农民的榜样,也是各行各业青年学习的榜样……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自强不息,带动更多的青年献身农业,用青春和汗水,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安徽省颖上县三十铺乡青年农民朱永祥就是一位这样的先进典型。他利用在农广校所学的科技知识,以产…  相似文献   

6.
安徽教育主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全国率先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份。随着“税改”的深入推进,全省农村教育进入了一个既面临多重困难与压力,又充满改革机遇和希望的重要发展时期。3年来,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是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农村教育农民办”开始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体制转变;二是各级政府力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为筹措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河南6900多万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抓好农村“普九”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让更多农民更快、更好地走出土地、走出农业、走出农村,让更多农民在观念上得以转变,在知识上得以提高,在技能上得以加强,从而推动河南“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不由回忆起文坛巨匠——农民作家赵树理。他扎根农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农村和农民进行伦理和人性的审视,对农村和农民热情讴歌。文章通过对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分析,希望当代文学工作者能像赵树里和“山药蛋”们那样,心系农民、农村、农业,写出更多反映当前农村改革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当铺前》,最早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现代》杂志三卷三期上.在这一短篇小说里,作者以无产阶级的感情,满怀着同情,真实地描述了贫苦农民王阿大上当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当铺前》是以杭嘉湖“天堂”为背景,暴露了旧社会三十年代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情景.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火已在我国领土上燃烧,九·一八、一·二八等事件接连爆发,“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从此,中国人民如坠火坑,极大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三十年,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三十年,也是农村开放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要进行税费改革 穷则思变出良策。“生产靠贷款,吃粮靠回销,生活靠救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农村的写照。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了分田到户,联产承包“大包干”的生产模式。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大包干”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缴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大包干”,使中国农民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进发,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此,农业活了、农村富了、农民笑了。14年后的1992年,同样是在安徽,又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树靠一张皮,人靠一张脸”,最近几年这句谚语在农村得到了“发扬光大”。他们眼中的“脸面”即“面子”,是万事重中之重,为了所谓的“面子”,不顾一切后果。本文首先,针对农村的婚姻“面子经济”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它是造成农村相对与绝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浅析了农村婚姻“面子经济”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农民要依靠“思想、收入”两条腿,走出“婚姻面子经济、走出贫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2000年开始在溧阳、宝应、灌南和沛县进行改革试点,2001年在全省全面推开。税费改革取消了面向农民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乡镇收入大幅度下降,教育经费也因此“捉襟见肘”。如何化解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摘要编发苏毓政的调查报告《税费改革对我省农村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的“对策”部分,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这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2007,(12):6-7
问:“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这是我们在基层采访时听到农民发自肺腑的感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新变化。近日,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请您谈谈此次调整完善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教育》2006,(5):15-16
深化农村办学模式改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多年来, 我们始终把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综合系统地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 具有长春特色的农村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8日,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暨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纪念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研究全面推进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预示其亟待改革。而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规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逻辑性选择应该是“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二元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苏州模式”独领风骚,为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十多年进程中,扎根于姑苏大地的苏州高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后勤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苏州模式”(下文简称苏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