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激励,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笔者借此文阐述小小文化角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国,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磨练、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与学校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工作的实际,从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何绚 《科教文汇》2009,(21):63-63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与学校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工作的实际,从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本文通过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学生个性化发展、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为高职教育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8)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归属单位,高校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和基础的。班级能够满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并最终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起着熏陶、约束和引导的重要作用。对高校教师来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有效的班级文化,提高自我教育和班级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将就新时期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肖秀林 《大众科技》2014,(10):234-236
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头羊,肩负着带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型社会的重任,而班级高校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细胞"单位。新形势下,应当将生态文明融入高校班级软文化建设中,使其朝着建设环保、绿色、生态、自然的美丽班级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环保"班级管理;重视情感教育,构建"绿色"人际关系;强调自主学习,营造"生态"学习环境;加强自我管理,创造"自然"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8.
易班平台具有网络的一些共性,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易班网络平台为创新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和学生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以及新途径。班级管理者可以利用在易班建立博客微博、开展网上主题班会或话题讨论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事务管理,记载个人与班级成长,促进班级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9.
姜敏 《科教文汇》2010,(32):191-193
面对中职生源素质下降的现实,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买效性,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健康成长,让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体验职场的幸福,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生态体验教育理念为引领,从打造班级管理团队、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班级文化、创新主题班会等方面对常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拟开创班级管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科教文汇》2020,(12):19-21
班级是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单位,但在班级建设中还存在班级概念淡化、学生心理互依性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将“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到班级建设中,能够凸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优势,弥补辅导员班级建设工作的不足,立足学生全面长期发展,拓展育人方式,推动全员参与班级建设,提升班级建设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吴灿 《科教文汇》2020,(7):139-140
学习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代群体,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道德品质教育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对小学生的全面培育,本文提出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学科教学理念,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数学原理的追溯、编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数学习题集、让学生在预习时找故事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将传统的文化、故事与数学原理、数学知识相融合,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多数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思政课堂和平时的学生事务管理中,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和班会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宿舍环境和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和有效途径。客观分析了宿舍文化内涵,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宿舍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讨论了辅导员入住宿舍,学生的民主自我管理和宿舍文化月开展等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良好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环境素养提高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开展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效果实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在环境知识、对校园环境的认可度、环境行为的参与度等方面经过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后提升的幅度不大,但是在环境意识方面却大大地得到了提升。这反映了这种泛化目标性的环境教育形式不能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大学生环境教育效果,然而可以增强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环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许美辰  朴凤玉 《科教文汇》2011,(29):24-24,47
本文在浅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构建新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魂。当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受重视。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能力、也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余昊 《科教文汇》2021,(13):41-43
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这也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因此,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该文着重探索了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本路径,以及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谢文婕 《科教文汇》2021,(10):25-26
新时代,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高校教师各项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作为高校辅导员,时刻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承担着教育、管理的双重责任,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党风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已成必行之举。然而,目前存在着诸如辅导员对高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性不够、自身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性不足等问题。新时代下我们要不断探索可行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朱瑞 《科教文汇》2012,(16):199-200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现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一个解决方法是提出"创业教育"。本文尝试用开放性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建构出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人人可创业的指导思想,师生同受教育的工作理念,课堂内课堂外并重、校园内校园外互补、学位前学位后无缝衔接的过程全覆盖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许敏燕 《未来与发展》2012,35(7):76-79,84
网络媒体对德育对象思想观念造成了深刻影响,改变着高职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由此,德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传统路径迷失于"录像主义",陷入"把关"之难境地,遭遇"网络文化"挑战。本文以高职院校德育路径创新为着眼点,提出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三种路径:包括建构网络对话平台育德,尊重高职生网络主体行为育德,以及赋予网络价值意蕴育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