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相矛盾     
正成语小故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路人问:"坚固到什么程度呢?"他答:"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他又夸赞起自己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路人问:"锋利到什么程度呢?"他答:"它能刺穿一切物品。"路人质问他:"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听,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回答了。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自相抵触。  相似文献   

2.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一天,他背着矛和盾到大街上叫卖。他举起盾夸口说: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无论怎样锋利的矛,都不能把它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再坚固的盾也抵挡不住它的一戳。有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将黑板分为左右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用粉笔在左面画了一些矛,另一部分学生在右面画了各种盾) 师:同学们,黑板的左面是—— 生:矛. 师:右面是—— 生:盾. 师:现在,你们就是卖矛的和卖盾的,能够夸夸你们的矛和盾各有什么用处吗?注意是"夸",不是一般的介绍. 生:我的矛尖锐无比,能够戳穿任何东西,不买是要后悔的. 生:我的矛天下无双,谁见了都要乖乖让路.所以,要想打胜仗,赶快掏钱买吧. 生:别把牛皮吹破了吧.你看,我的盾就不怕你.所以,要想保命,抓紧时间买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时候有个寓言故事叫《自相矛盾》,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先吹嘘他的矛说:我的矛什么样的盾都能刺穿。一会儿又吹嘘他的盾说:我的盾什么样的矛都刺不穿。旁边的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没话好说了。  相似文献   

5.
古时,有个人拿着矛和盾叫卖:“我的矛特锋利,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样的矛都能挡住。” 人们听了,觉得不对劲。你的矛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然包括你的盾,那么你的盾怎么可能什么样的矛都能挡住呢?你的盾什么样的矛都能挡住,当然包括你的矛,那么你的矛怎么可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呢?  相似文献   

6.
自相矛盾     
古时候,矛和盾都是打仗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用来抵档敌人的进攻。有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矛最锋利,无论什么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穿!”说完,他又举起后,向人夸口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不管多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周围的人都觉得好笑。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比喻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在街头卖矛与盾,他向人夸耀自己的矛是如何的锋利,无盾可敌。同时又赞美自己的盾是怎样的坚固,无矛可摧。当有人问道:“用子之矛刺子之盾,如何?”此人无言以对。这就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子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准确而又通俗地阐述了“矛盾”这  相似文献   

8.
自相矛盾     
《中学生英语》2011,(9):15-15
一有一个楚国人在叫卖矛和盾。他自夸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任何矛能穿透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穿透。”有人反驳道:“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他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9.
"卖矛啦,卖盾啦……"今天的语文课一下子热闹起来。哪来的叫卖声呢?哈哈,我们班的同学正在表演《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呢!自从昨天陆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个任务后,同学们就一直兴奋不已。瞧,大家做的矛可谓五花八门:吴一苇的矛,圆圆的长把手,上面用硬纸片做了个尖角,还缠上一圈红毛线,看起来简直像一根红樱枪。戴佳乐的矛融入了现  相似文献   

10.
怀念"赛虎"     
一说到动物朋友这几个字,我就感到一阵忧伤。是啊,我多么想养一只小狗,可是自从我家"赛虎"死去后,我便不想再养任何一只狗了。 我家的"赛虎"是陪我度过6年时光的伙伴,自从我开始记忆,"赛虎"已经来到了我家。记得我3岁时,还是个没有接受教育的孩  相似文献   

11.
自相矛盾     
王洪 《双语学习》2010,(5):18-19
从前,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 他举起他的盾向人们展示说:“我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 然后他又举起他的矛,骄傲地说:“我的矛是最锐利的,它能刺穿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2.
分析寓言《自相矛盾》(六年制五册第32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卖矛又卖盾的人所说的自相矛盾的两句话。“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两句话看起来容易理解,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往往是似懂非懂,因为这两句话夸耀的对象是两个:矛和盾。学生很难从这两句话所涉及的两个对象的关系之间找出自相矛盾的真正原因。那么怎样使学生理解这两句话呢?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是不  相似文献   

13.
漫话矛盾     
矛是一种进攻的兵器,用以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兵器,用以保存自己。矛和盾,体现出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也表现了战争有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古代战士作战,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这真是把进攻和防御结合于一身了。就一个战士来说:进攻是主要的,防也还是为了攻;而攻得敌人陷于所谓“只有招架之工,并无还手之力”的困境,这是攻得好,同时又达到了《孙子》所说“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境地,因而这也可以说是最积极的、最可靠的防。毛主席在《论持久战》第六八节中,从矛和盾,讲到了战争的目的,讲到了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讲得很深很透,不仅是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又讲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正又一个"矛"和"盾"的故事成语中有一个"矛"和"盾"的故事,语病中竟然也有此类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达"和"近"的用法上,请看下例:①就这一项,政府每年直接和间接支出达近200亿元。(《人民日报》2007年8月9日)②一辆无锡号牌的大货车装载长达近40米的钢箱梁……(《江南时报》2007年8月28日)③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持之以恒地学习、创作、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8月17日]④上海市每天受防晒等化妆品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张锋 《中国德育》2014,(22):62-63
正据报道:北京有位叫小虎的初中生,最近闹着要辍学,老师和家长为此颇为头痛。原来,小虎家在北京有14套房子,一家人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到郊区大房子去度假,另外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可以说小虎一家生活条件很优越。小虎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学,正如他说:"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上学?"这一事件反映了我们教育中一直存在着的问题:用物质化、功利化的目标动机吸引甚至威逼孩子去学习。老师和家长最惯用的说法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挣大钱,  相似文献   

17.
上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那一课,我让学生背诵最后一段:"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问:"这句话里的‘长处’怎么理解?"王良镜说:"就是一个人的优点。"黄兴镇说:"和它意思相反的是‘短处’!"  相似文献   

18.
一感知“矛”“盾”,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看了一个动画片,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说明】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故事告诉读者"谁善于将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这一道理。【设计理念】在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以及发明家由比赛引发的思考。通过研读重点段落,感受发明家的潜心发现和用心思考。在教学中,将语言  相似文献   

20.
前年,我家开了蟹塘,因我们经常不在家,就向婕父家要了只花斑狗来看蟹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