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有 A、B、C三种物质各15克,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克D.若增加10克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相似文献   

2.
例1 a克铁粉与一定量的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与标况下b升氧气混合,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则a和b的关系,可以是:  相似文献   

3.
例1(2011年桂林)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O2和9 g 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A.26 B.40 C.58 D.90  相似文献   

4.
例1 (呼和浩特)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许龙福 《学子》2013,(12):32
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以后,经常会接触到当一个复分解反应发生后,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感到比较困惑,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判断方法和思想仔细读题,写出题中涉及的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方程式作如下分析,这个反应恰好完全了吗?如果恰好则只有生成物,如果没有恰好则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中的一种(注意充分反应不能所有反应物同时存在)。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首先写出方程式:HCl+NaOH=NaCl+H2O,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或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本题的溶质有三种情况:(1)氯化钠(2)氯化钠和氯化氢(3)氯  相似文献   

6.
1.用于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例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M是何种物质     
题目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汽和一种未知的气体物质M,它们在反应前的质量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质量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一定范围内穷尽性地抽取了包含"正好"和"恰好"的语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正好"和"恰好"两个词的句法特征和语义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认为: "正好"与"恰好"都可以体现出一种时间义, "正好"倾向于表示时间点上的契合, "恰好"更侧重表时间段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学习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涉及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计算题中有些物质往往发生多步反应,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即有中间产物生成.为了求解方便,应用方程式叠加的方法求解更方便.下面本人将常用方程式的"叠加法"解决的计算题型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NO(或NO2)、O2的混合气体与水反应型例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相似文献   

11.
将3.96g组成为X2YZ4的盐(不是复盐)溶于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再加入2.24g还原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OH溶液至刚好将Fe^2+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充分加热后得到红色Fe2O3粉末4.80g;将此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含氧酸盐(不是复盐)13.92g.试通过计算和讨论确定X2YZ4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2.
[例1]将甲烷、氧气、过氧化钠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用电火花引发反应,三种物质都恰好反应,容器中压强为零,由此求原混和物中三种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解析:此题既有有机反应又有无机反应,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许多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物的比例不同,产物就有所不同.而每一个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就相当于数学的一个极值点.极值点一旦确定,就确定了反应的区间,反应物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就一定会落在其中的一个区间内,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极值点去划分反应区间,去判断反应产物和过量物质.这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中有一类"除杂题",让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来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关系。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有多种,而其中"转化法"是最普遍的一种。什么叫"转化法"呢?所谓"转化法"就是把某种试剂加入混合物中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所需要的物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变废为宝",那么如何运用"转化法"呢?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例子,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题目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226241)取α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相似文献   

16.
许龙福 《考试周刊》2013,(94):160-161
<正>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以后,经常会在接触到一个复分解反应发生后,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感到比较困惑,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判断方法和思想仔细读题,写出题中涉及的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方程式作如下分析,这个反应恰好完全了吗?如果恰好只有生成物,如果没有恰好则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中的一种(注意充分反应不能所有反应物同时存在)。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首先写  相似文献   

17.
杨希 《中学教学参考》2013,(26):111-111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使解题过程简单化.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例1]已知8克A能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克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克A与70克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浙科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酶"中将酶和底物之间的关系比喻成"钥匙"和"锁"之间的关系,但在描述酶和底物之间的作用过程时,引用的却是"诱导契合"学说的内容。1教材中的描述1.1酶和底物之间关系的描述酶之所以能在室温下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是因为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这就好比钥匙恰好能插入锁眼中一样。而且,这种  相似文献   

19.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融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数理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拆解重组于一体,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型试题.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每小题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