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以《清真词》的解读为例,认为解读古典学作品,宜走传统训诂与多元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路子,传统训诂包括词义解释、典章制度化意蕴、化用诗句的由来、词牌体制特点等,多元学分析方法包括本分析、词的色彩词藻美、从赋和叙事学等多角度分析,力求古今结合;并简要评说两种分析路子的长短,从而为古典学的教学和研究尽一点探索之力。  相似文献   

2.
词气、训诂与音韵——《经传释词》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之、交互为用,故释词解语,所到冰释;凡其所失,即在于作者不能将三者统筹兼顾而以主观为之,故往往扞格难通。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训诂训诂学属于传统语言学的范畴,它是解释疏通古代语言的一种学问。从广义来说,凡是对古书上的语言进行任何形式的解释、说明和阐发都可以称之为训诂,包括解释词(字)义、串讲句义、说明语法、分析修辞或表达方式、阐发章旨、引证典章制度、校勘版本文字等等极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文学研究的依附性特征,使它在成为一个现代学科的过程中要比哲学和历史学更为艰难。20世纪前期的学者为了实现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转变,在古典文学研究的实用性、独立性和新的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数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畛域一直没有得到恰当的确认,涵咏赏叹、训诂考据的传统研究方法削弱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建设,再现历史现象的认知性要求凌驾于发掘文学精神的文化性要求之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科,必须真正地获得一个独立自足的研究领域,自觉地向当代文化提供独特的意义贡献,更多地采用独特的意义揭示方式,积极地寻求面向当代文化的共通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独具魅力的一种文体。李清照的词,语言清新,感情真挚,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历来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认知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翻译、文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此研究将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分析李清照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花"之意象,解读诗人对于"花"的生命感悟,为宋词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的词语特色鲜明,包含诸多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文化翻译观角度,解读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并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本,了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乃传统“国学”之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没立,大概可以溯至孔子时代。孔门有“四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文学”非同于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包括古代历史文化英语研究,是接近今天的“文献”含义。今天的古典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具范围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文史哲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古典文学的文献特色颇为突出,故其性质与其在孔子时代仍有相通之处。自近年以来,古典文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思想风箔、道德意识、艺术精神、文学气氛正是籍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8.
一字(包括词)书训诂和传注训诂性质不同。前者属于独立的训诂,后者属于隶属的训诂。所谓独立的训诂,“虽与文章所用训诂不相应可也”,而隶属的训诂,“于义界与义源往往不分”。这就是说,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字词作出解释叫做独立的训诂,结合上下文而随文为训叫做隶属的训诂。独立的训诂,取字词中的概括意义,多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但很多语文课堂上的多元解读却出现异化现象。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本位,从品词析句、互动对话、关注生成、放大体验等方面将多元解读回归本真,使之趋于合理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学的观念、方法来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是当前古典文学研究方兴未艾的学术热潮。早在八十年代 ,当代著名词学专家吴熊和先生在其《唐宋词通伦》“重印后记”中指出 ,词是综合各种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可惜在是 ,宋词的文化学研究迟至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这与传统上认为“词为艳科” ,文化品位不高 ,文化内涵也就似乎显得不够深厚的观念有关。然而仍有不少学者不为这种观点所囿 ,开始对宋词 (包括唐五代词 )进行文化观照 ,这是宋词研究迟到的喜悦。不难发现 ,目前的宋词文化学研…  相似文献   

11.
义素分析是借自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最初是用来分析亲属词的义位特征的,后来在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而“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训诂释义方法,主要是根据音近义通的原理系联根词与源词,找出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将义素分析的理论运用到“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义训是传统的三大训诂方法之一。它在传统训诂学中虽和形训、音训并列,却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因为训诂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解释语词的意义、探究其因果渊源、说明其孳生流变,训诂始终都是以语义为中心进行的。意义是语词的内容,文字和声音是语义的形式。运用形训,是从分析文字形体(或云语言的书面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称作“因形索义”;运用声训,是从探究语音关系(或云语言的口头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又称作“因声索义”,两者的最终落足点都是弄清语义。可见义训作为直接从词义本身的运动规律来探究词义的方法就更是训诂的主体方法了。黄季刚先生把传统训诂归为四类:一曰“本有之训诂”,即探究词的本义;一曰“后起之训诂”,即探究词的引申义和转化义;一曰“独立之训诂”或“说字之训诂”,即探究一个个语词的各种义项之间的关系;一曰“隶属之训诂”,即探究置身于语文之中的具体语词的具体意义。其中包括了形训、声训、义训三大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殊途同归的意思。这也表明:三大方法事实上是不能绝对割裂开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汉语有独特的造字、遣词、用语及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因而也有自己的读解方式。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训诂学理论,留下丰富的训诂资料。汉语文的文本解读首先要从训诂学的角度解读,可从"形训""声训""义训"等方面进行,需要恪守传统训诂的边界。一、"形训"的解读及其边界1.形训解读所谓"形训"解读,就是采用训诂学形训的方法,通过字形分析解释字义,突破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人类宝贵的文学财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当代英美文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能够为英美文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悲情和豪情是古典文学语境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它们以情感之"情"为起始范畴,以两种截然不同基调的情感作为参构基础。因此,二者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词或情感,而是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呈现的。在修辞视角下,以"情"范畴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及其古典文化特征,可得出两类古典文学情感在用词、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中的修辞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否定《点绛唇》 (蹴罢秋千 )一词为李清照所作的 ,前人成说逐一加以辩驳 ,认为还是暂将此词定为李清照作为妥 ,同时从词史发展的实际和古人对李词的解读出发 ,对学界将词中抒情主人公等同于词作者本人的倾向提出质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词作解读的一般原则 ,认为“模糊性”的解读方法更符合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文题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内容浩如烟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内容,还涉及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传统文化领域,集中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当前,传统文化复兴方兴未艾,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融入多元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纳入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内容浩如烟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内容,还涉及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传统文化领域,集中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当前,传统文化复兴方兴未艾,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融入多元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纳入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吴云 《安康学院学报》2014,26(6):115-119
为使学生切实提高文学修养、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必要进行层级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文学作品解读为主、文学史为辅,新发表文学作品解读与经典作品解读相结合的二元板块式教学内容;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讲、演、评为主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以阅读、文献整理、课件制作、讲评、小论文等为主的多元作业模式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全程立体式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