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梭罗与中国古代儒道思想在时代迥异、社会不同的背景下包含着相互契合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即世界有着共同的本源、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即人和自然的本质是相通的,二者是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中西的美学、诗学观念过程中,许多学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识,认为中国人对待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态度,而西方人对待自然则是"天人对抗"的观念。由此观念出发,中国人对待"自然美"是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与追求,而西方人则是"征服"与"对抗"。对此观点,本文进行了辨析与反驳,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待中西美学、诗学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老子思想中关于自然、社会具有"整体性"、"循环性"的阐述,对我国建设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三门峡市应该改变靠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路子,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才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达·芬奇的画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他提出的"镜子说"涉及到文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他认为文艺应师法自然;另一方面,他认为文艺还必须超越自然.他提升了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地位,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5.
笔者参考学界关于阮籍元气自然观的说法,试图寻找阮籍对"自然"之义的哲学阐释,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不同时期理论文本和创作文本进行审美解读,论述阮籍思想"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历史性转化及其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谐的美学理想,以超越为内质的审美境界和以象为主的审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富合人生哲学意味的道家思想,当然对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在现代人旅游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在中国园林、道观和城市建筑上的体现。如由中国园林所体现出的虚静为本、以天合地、天人合一的理念,由道观建筑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物我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由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主题鲜明、结构有序、人地和谐的理念。这种发生在旅游中的审美活动,有利于现代人树立热爱自然、和谐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是道家自然观的主要理论范畴,而对道家哲学有着浓郁情结的卡夫卡,也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将道家自然观带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其获得一种跨文化价值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自然观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但对人的主观能力往往强调不足;承认事物的存在,并视其为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但是辩证法思想存有较大的局限性;注重“天人合一”的有机自然观,这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影响,更重要的是这还影响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其呈现出重和谐而轻斗争,重整体而轻分析,重关系而轻实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淮河文化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于当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现代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新审视道家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理性思维中的新元素以及以道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淮河文化自然观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自然观。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进入国内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我们不能全部接受这种思想。因此,重新发掘辩证自然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西方文化以"两希"文明为源头,中国文化则表现为"儒道"互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也形成了不同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自然是沈从文对道家精神的认同,他的作品隐含着对人与自然契合的遐想。湘西清奇灵秀的山光本色成为人心目中的美景,而淳朴善良的男女老少成为活动于景中的人,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了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舞台艺术传统画学的发展,"品第"观积淀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舞台传统画学中的一种从宏观高度为设计作品总体进行把握的方式。"品第"在舞美传统画学中是一个极为独特而重要的范畴,内蕴着审美理想的追求,是静态的,可指品级、品格等审美标准的高下之分。它又是动态的,可衍生出品位、品操、品评等一系列的审美感知与评价的方式问题,而且以  相似文献   

15.
《易传·系辞》是一部具有哲学义理之作,其思想来源历来争论不一,传统观点认定其源于儒家,而本文从自然观角度入手,分析了它在自然观方面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从而进一步证实《易传·系辞》思想主要源于道家思想,并非源于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深深影响着历代的文学创作.通过对<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认为,崇拜上天、顺应天时、反抗上天,构成了几千年来传统文学自然观的主题,这是形成中华民族一系列优秀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仍有着可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庄美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切向往和追求。老庄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生命与自然之间本然的、天然的联系,将生命的存在和归宿都归结为自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然的体认和契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仅儒家的经典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儒家讲究"天人合一"之道,重视研究天地自然,由此形成的阴阳五行自然观、易学自然观以及气学自然观和理学自然观等,也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琼 《文教资料》2010,(3):97-98
道家关学是以“道”为哲学基础,其核心思想对书籍版式设计的创作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道家美学思想为切入点。阐释了其美学思想在书籍版式设计中的审美表现,探讨了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内蕴丰富,思想深邃,其中“美善统一”,“天人合一”、“情景相即”的思想,千百年来哺育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挖掘其有生命,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对加强现代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