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词悟句把握重点《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厦门市同安洪溪小学朱文传《一定要争气》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三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记叙已故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轶事的文章。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青年时期的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学习童第周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教法一三读三议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 ,所以他要争气 ,争取在第二学期把成绩搞上去 ;第二次是童第周到比利时留学时 ,由于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 ,而他又想完成一项连他的导师都没能完成的高难度试验 ,所以他要争气。课文所写的两次争气是有质的不同的 :第一次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A、“三读三议”法《一定要争气》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写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和留学时候发愤读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课文以“争气”为线索 ,结合典型事例 ,展现了童第周这位科学界伟人的风采。我们认为用“三读三议”的方法教学此文 ,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 ?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 ?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相似文献   

4.
《一定要争气》 [作业分析] 《一定要争气》课后有三道作业题,总的要求是进一步理解“一定要争气”这个中心的。第1题有2个小题,是教学的重点。要指导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定要争气”这个中心,揭示了童第周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第1小题,反映了童第周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单纯、朴素的志气。第2小题中的“一定要争气”的内涵,比第一个更丰富更深刻,童第周的品格也更高尚了。在指导时,要抓住童第周二次的“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课文中“一定要争气”这句话反复出现,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楚,而且不断深化着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得童第周自我“争气”,为国争光的形象更加鲜明。基于课文以上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扣住重点词“争气”作为教学的立足点,顺藤摸瓜,实现其教学目的。一、探寻“争气”的缘由童第周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书少,文化基础差,这是他争气的  相似文献   

6.
《一定要争气》(六年制五册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 ,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难点是体会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抓住“争气” ,统领全文 ,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一、抓“争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教学中要抓住“争气”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疑…  相似文献   

7.
《一定要争气》讲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赞扬了他刻苦勤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两件事都提到“一定要争气”,都含有要有志向,要有自信心,要肯努力的意思。但两次“争气”在层次上、目的上又有所不同,即第二次比第一次要深一步,是为祖国争气,为中国人争气。通过两件事,理解童第周心里想的两段话,理解“争气”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定要争气”课文中第一次提到“一定要争气”是童第周经过努力取得优秀成绩后心里想的。教学可以由课后思考题直接切入…  相似文献   

8.
《一定要争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五册)一课 ,讲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童第周教授用非智力因素 ,即自信、毅力、勤奋的可贵品质 ,战胜困难 ,取得伟大成就。这一点 ,对当前小学生确有深化教育之必要。教学时 ,可运用比较的方法 ,着力引导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师 :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争气”?他要争什么气?生 :家里穷”是童第周“十七岁才进中学”、“文化基础差”、“平均成绩才45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童第周人穷志不穷 ,在学习上不甘心落后 ,积极向上。为此 ,他要和别人比 ,替自己争气。…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童第周的优秀品质。全文以“争气”为主线,选取两件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叙述童弟周中学时代发愤学习,留学时期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表现了童第周强烈的自信心、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三段和第五段,应着重讲清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教学目的1、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愤”、“争气”、“实践”的意思;能用“一面……一面……”造句。  相似文献   

10.
“一线牵三点”──《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沈阳市皇姑区陵西小学程麟《一定要争气》主要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动人事迹。教学时,用“一线”牵动“三点”,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一线”,即文章的主线,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定要争气》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员争气的动人事迹.全文以“争气”为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第周强烈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文眼“争气”,渗透爱国情志.一、抓“争气”,渗透坚志.课文一至三节,主要介绍童第周贫穷的身世和在中学刻苦求学的情况.全文先后三次出现“一定要争气”,第一次讲到“争气’,是在第三节.“争气”的意愿和信心是什么,坚强的意志和前进的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讲析这一部分教材时,可提出下列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1、童第周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里?他的思想成长跟家庭环境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以"立志"为主题的单元中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凭着不屈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教育学生只要从小确立远大目标和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定要争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因此,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体会到童第周志向远大,为国争光,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定要争气》(第六册第3课)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歌颂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比较”这一区别事物异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14.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及评析王益钧教学目标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祖国争气的可贵品格,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按“现状──决心和行动──结果──感想”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以题设疑,激发学习动机“一...  相似文献   

15.
理清层次品析词句加深理解《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新疆特级教师吴林芳《一定要争气》是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选取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发愤学习和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外膜的两件事,赞扬他不甘心落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  相似文献   

16.
词语是第五册教学的重点。一、二两个单元先后安排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第三单元是综合运用上面两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训练。《一定要争气》与《爬天都峰》均为本单元讲读课文,肩负着用两种方法理解词语能力的训练任务。童第周不甘落后,刻苦钻研,一定要争气的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问什么,怎样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作出精心安排,做到胸有成竹。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主要写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可贵精神呢?初读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课文讲谁要争气?争什么气?怎样争的?结果如何?此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第一件事时,可以先问:  相似文献   

18.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结合生物科学的性质和任务,人格教育应成为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一、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熏陶爱国主义情操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某些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为人类作贡献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讲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付出无数艰辛劳动,终于在学术实力上走在外国人的前面。正如他说“: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你们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同时组织学生讨论:童第周最终获得成功的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傅余宏 《云南教育》2002,(31):35-36
《一定要争气》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配合课文的一幅图是描绘童第周在路灯下学习的情景。课文共6个自然段,分三部分介绍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说明了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外国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教学本课,应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和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明白课文中两次写“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思想教育。一、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运用课件或挂图,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赞扬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坚定信心、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一定要争气”,特别是“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的思想。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写童第周上中学第一学期的情况。共写了三句话,每句话中都巧妙运用了一个“才”字,显示了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