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华 《教书育人》2000,(7):21-22
一、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教育思想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要求教师解放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以适应 2 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首先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树立学生主体观。“应试教育”下的教学 ,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只注重教师如何教 ,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 ,因而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 ,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 ,素…  相似文献   

2.
张桂清 《青年教师》2005,(10):44-45
教师的传统角色期待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相应地教师的作用也有所转变,由传统的“主体”地位转向了“主导”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作为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备受教育研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参与、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培养能力,促进认知和人格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行为。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特别是学生观的滞后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的现代学生观,才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学生是持续发展的人;二、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人;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四、学生是责权统一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一、具备优良的师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光源,也是他们行为的楷模。因此,教师的举止言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塑造他人的灵魂,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会自觉履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才会充分发挥自己在实施素…  相似文献   

6.
充分自主 高效合作——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合作式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理念下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一、合作式学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合作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人格教育。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创新人格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二、合作式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人格对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从道德情操、学识、对学生的情感、创新精神和能力、心境等方面塑造良好人格,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而政治教师作为专职德育工作,更要为人师表,善于学习,提高素质。要把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经历”,用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识别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形成广泛共识的背景下,对这一理念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是前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教师应当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教学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中,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统一于教学活动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计玉丽 《上海教育》2011,(20):60-60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学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被视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师人格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本从分析一般人格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了教师人格的涵义,塑造现代教师人格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师人格应具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职业性的要求,进而论述了现代教师人格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评价”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教育思想否定了以往学生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样做不但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引发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的角色大致有以下几种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学习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生活指导,教会学生与人相处,有责任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生涯指导,帮助学生作出发展规划,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思维的培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作为“指导者”和“培育者”的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教育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转型中,对学生深化素质教育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它以教学的远程性及办学的开放性为特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的独有规律,明确素质教育的方向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塑造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为什么说塑造人格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塑造人格”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厚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普遍人格力量的人。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建构人的完满人格。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是“减负提质”。“减负”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质”即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整体素质,由过去的单一抓教学质量而转入培养多能性人才。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必须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即:重视教忽视学、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一种“两全”“一主动”的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制定素质教育目标这是本课教学的依据和归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可从四个方面去制定。(一)思想品德素质。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学习邱少云严格遵守革命纪律,舍己为公的高尚品德以及他高度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二)文化科学素质。1.学会本课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  相似文献   

18.
金滨 《教书育人》2002,(10):34-35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高校教师必须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素质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与桥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全面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对人的整体的教育,是一种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全面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马拉诺夫语)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人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本文拟就教师心理压力谈些粗浅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社会)环境的某些现象与人的主观觉悟不协调时,往往会产生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人心理的怨愤、唠叨及憎恨。无庸讳言,当前,教师虽在地位、待遇、学历层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心理上仍存在着许多压力,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条件低,忧心忡忡,盲目应付教育教学工作现在…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塑造教师完善人格应是教师追求的崇高境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以人格塑造人格”;本文从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阐述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