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触发情感、引起共鸣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语言情感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朗读,就是要想方设法去拨动孩子们的“情”弦,采用多种手段使他们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在朗读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给足时间初读,“储备”情感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自读,要求学生能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如教学《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第一…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的形象美形象美是美的基本特点 ,无论是自然美、生活美、还是艺术美 ,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 ,没有形象就没有美 ,美的形象是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 ,是经过学生的想象体现出来的。总之 ,没有美的形象 ,就无法使人产生感知 ,也无法给人以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tall,short,fat,thin时 ,除了可以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达以外 ,还可用哈哈镜让学生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学会这几个单词 ,给他们一种新、奇、趣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一下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就是在教学“Whatcan yousee?”“Wherearethey ?”“Ho…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如果不能在写作训练时,把它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凭借教材的语言文字,使学生产生情感,从而寻找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情动”而“辞发”。实现写作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郭彬 《文教资料》2011,(33):63-64
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在活动中体验,在阅读中体悟,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经过仔细阅读。涵泳揣摩,欣赏文章的优美形象和意境,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丰富。所以。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熏染是在体验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阅读过程中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字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工具。语文教材本身包含着真、善、美的内容,更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文道统一的人文教育的特质,才使得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工程”中具有优越的条件。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借助语文教材,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形象感染、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途径,于学生“授业、解惑”之时,达到“传道”之目的呢?  相似文献   

7.
詹小玲 《教学随笔》2016,(8):125-125
语言的感受首先是对语言形象的感受,要使学生对语言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必须引导他们从看似简单的内容中透视出丰富的形象,引领他们走进“形象”去感受、理解、体悟、表达,围绕“形象”交流、互动和生成,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和谐共舞,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顾晓红 《考试周刊》2009,(21):36-36
体验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体验性的小学教学“把学生看成人”,“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从枯燥的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语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语言学习时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自主.  相似文献   

9.
盛旺 《文教资料》2006,(10):81-82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其次,要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做到三点:发扬教学民主;精心设计导语;借助朗读、表演、音乐、图画等手段引人入境。再次,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做好“挖掘情感”、“把握形象”、“品味语言”这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悦耳需要演奏,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是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的。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受形象,“触摸”形象,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看见”形象,“触摸”到形象呢?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自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我在自然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呢? (一)用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儿童想象的重要因素。语言越形象、越生动,就越容易诱发学生想象力。在自然教材中,有些课文缺乏感性材料作为想象的基础。因此,必须凭借学生已有的经验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描述,来帮助学生确切地领会课文内容,诱发学生想象力。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呢?其一,在讲述时要多打“比方”。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地球位置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就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一、以言育情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因为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向心力”。如:欣赏《冬日的篝火》中的《出发》,教师用诗歌般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冬日郊游,多么令人高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情感的语言”、“诉诸情感的表演”是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以“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歌曲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4.
潘淑梅 《新疆教育》2012,(18):111-1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同时还是一种完美体验。多元感悟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去感受字词的直觉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感性经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各方面知识,使之举一反三,发展创造力。怎样让学生在语言之中边读边悟,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染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对“多元感悟”的理解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语感主要是指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对语言文字的迅速理解能力,是构成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郭沫若先生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提供的情境,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注重情感体验。一、启发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像,感知语言形象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卡通板块灵活融入戏剧策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能在拓展与续编环节丰富文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运用“剧情闪前”策略,增强故事完整性;运用“静态图像”策略,增进对人物情感的体悟;运用“音景”策略,强化对角色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赵海燕 《江苏教育》2022,(75):74-75
<正>“美术表现”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人文性的体味,充分重视对语言的感受、领悟。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形象,语言表现的就是形象。形象(诗歌中是意象)包罗人、事、景、物,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情感、主旨意趣的外在显现。把握好语言形象是进一步走入作者内心思想的关键。“形象”这个概念将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