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十岁时,家里养了一头牛,每到周末就由我去放。我深知这头牛的劳累,所以总是带它到草最嫩的地方去。和我一起的小伙伴都把牛拴在树下,他们可以趁机跑到林子里采野果,跑到小溪里洗澡。我从不这样,我总是拉着牛绳,牵它到草肥的地方。还要拿个拍子,给它驱赶牛虻和苍蝇。等它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拉它去喝水。我深知它肩负了太多的重担,除了负责自家的几亩田,还要耕别人家的田,让家人赚点钱来开销紧巴的日子。它每年产一头小牛,这就是我的学费了。  相似文献   

2.
我从花园里放完风筝回来,就听到爷爷的喊声:“玉立,去看看牛把草吃完了没有?要是吃完了,就把它牵出来拴到树下。”听到爷爷的喊声,我立刻跑到牛棚,只见牛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槽内的草已经吃光了。我便把牛牵到树下拴好。 大黄牛卧在树下休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牛的嘴仍在一张一合地嚼着,当时我以为是牛嘴里的草还没有吃  相似文献   

3.
正一头牛不愿再重复着繁重单调又没有自由的生活了。一条狗每天吃不饱,有时主人不高兴了还踢它,它也不愿再给主人看门了。于是,它们俩约好了晚上一起逃出去,到深山旷野里过自由的生活。夜晚,狗如约来到拴牛的树下。狗正准备咬断穿着牛鼻的绳子,可牛却阻止了它。狗奇怪地看着牛:"怎么,你改变主意了?"牛摇摇头:"不是,我只是不愿意让这条绳子离开我啊,它跟了我几年了,这一走,我什么都没了,就剩下它了。你还是把它从树身上解下来好了。"狗只好听从牛的话,好不容易才把牛绳从树上解  相似文献   

4.
我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伯,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我们总是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自然产生的直接兴趣总是有限的,大量的学  相似文献   

5.
历险记     
今天放学后,我就去牵牛回栏。走进长满鲜嫩青草的田野,眼光向四周一扫,立刻找到了我家的水牛。于是,我赶快跑到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水牛旁,顺着牛绳在毛茸茸的“绿毯”上找到了扎入泥土中的木牛钉。我走过去,只用了拔一个萝卜的劲,就把牛钉拔了出来。 我拉着牛绳才走出几步远,冷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有一片名叫“Springbook”的草原,由于那里的草长得特别肥美,所以那里的羊群发展得特别快,而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拼命地跑到队伍的前面。这样草原上就形成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尽头有一片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羊就往悬岸下跳……从一开始,羊们只是为了贪吃一点青草,但为了争夺这一点青草,最后却贪“吃”了自己。当贪念开始升起时…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听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农夫一起去放牛,一个农夫把牛拉到一个地方,认为这里的水好、草好,便不由分说地把牛头按下去——吃;而另一个农夫则是把牛牵到同样的地方让它自己去吃。同样是吃草喝水,吃喝的是一样的草、水,一头牛吃得很难过,另一头却有滋有味。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按”是强迫学习,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按”是硬性灌输,是对人性的压制。强迫学习使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结果当然是得不偿失。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便成了现代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权威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改变以往硬性灌输的做法,加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清早,我和父亲拉着牛下了河滩。河滩里弥漫着雾,静止不动。这会儿露水不小,很快,我和父亲的鞋面就湿透了。远远地,父亲钉下了根铁桩,把牛缰绳往上一拴,就忙别的去了。滩里只剩牛,还有雾气深处傻傻的我。牛似乎总是对缰绳以外的地方的草感兴趣。缰绳太短了,牵扯着它的鼻子,尽管牛很吃力,还是够不着。我一口气奔回家,又找来一截绳子,接上去,缰绳果然长出了许多。但牛没有认真吃几口,便又昂着头扯着缰绳奔向了更远的地方。父亲来了后,见我把缰绳放得这么长,开口便把我骂了一顿:绳子放长了,它还会给你认真地吃﹖另外,这么长的绳子,碰上矮树石…  相似文献   

9.
我的牛     
我的牛一头黑一头黄。黑的耕田,黄的为陶器厂踩窑泥。它们来到我家的时候,是我十岁那年的春天。当父母将牛绳交在我的手上时,我的牛便用清亮的眼神注视着我,鼻子呼呼地闻着我,还不时用嘴亲热地蹭我。它们还没穿鼻,牛绳就系在嘴角的绳络上。母亲已为厩栏铺垫了厚厚的稻草,隔年的  相似文献   

10.
【原文】大清早,我和父亲拉着牛下了河滩。河滩里弥漫着雾,静止不动。这会儿露水不小,很快,我和父亲的鞋面就湿透了。远远地,父亲钉下了根铁桩,把牛缰绳往上一拴,就忙别的去了。滩里只剩牛,还有雾气深处傻傻的我。牛似乎总是对缰绳以外的地方的草感兴趣。缰绳太短了,牵扯着它的鼻子,尽管牛很吃力,还是够不着。我一口气奔回家,又找来一截绳子,接上去,缰绳果然长出了许多。但牛没有认真吃几口。便又昂着头扯着缰绳奔向了更远的地方。父亲来了后,见我把缰绳放得这么长,开口便把我骂了一顿:绳子放长了,它还会给你认真的吃?另外,这么长的绳子,碰上矮树石头什么的。牛也容易自己把自己给绊死了。父亲把接上去的一截绳解下来扔给了我。果然那牛挣扎了几次,见再没:有希望,便埋下头来细致地吃起来。我和父亲牵它回去的时候,它肚子已经吃得溜圆。  相似文献   

11.
人牛     
我爱牛。儿时,我有过一头神话般的牛。那时我还不认识鲁迅,当然也不知道他所赞美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牛,更不知道鲁迅就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我喜欢牛,是因为我和它交上了朋友,我们互敬互爱———它通人性。这牛便是阿黑。阿黑是我给它取的名字。阿黑是土改那年来我家的。胜利果实,四家人共有,我家分到它的一条腿,就是说,我家占有牛的四分之一的“特权”。其时我年仅两岁。没多久,那三家都买了牛,我家便买下阿黑的另外三条腿。我们一家喜不自胜。想起以往我家几兄弟当牛拉犁的情景,如今我们对阿黑的挚爱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2.
牵牛的智慧     
小时候,有一次母亲让我把牛赶到地里,准备耕地。我就牵着牛绳往前走,为了走得快些,我把牛绳往肩上一背,使劲地拉着牛鼻子往前走,谁知这一拉不要紧,这家伙不但不快走,反而前蹄一蹬,向后一坐,和我僵持起来,一步也不走了。这时,舅舅赶来,他接过牛绳,不是拉紧而是放松,回身把牛让到前头,和牛肩并肩,用绳头轻轻地往牛背一打,牛像遇上了知己,疾步向前。  相似文献   

13.
梁斌  严潇 《少年科学》2014,(3):18-20
<正>植物会说话吗?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喽。苜蓿发"警报",赶牛羊田野里的苜蓿是牛羊等食草动物非常喜欢的食物,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牛羊总是在一个地方吃一会儿,就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享用青草了。后来,科学家发现,苜蓿的叶子被动物咬伤之后,会产生一种叫作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物质,牛羊吃了会消化不良、拉肚子。而且,被咬伤的苜蓿还会告诉它周围的伙伴们:"邻居们啊,敌人来了,我已经被咬到了,你们快快做好防御准备啊!"这样,周围的一片苜蓿很快都会变得不再可口了。  相似文献   

14.
翦凯 《教育文汇》2007,(11):39-39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人和一头牛,一个人在前面拉着牛缰绳,一个人在后面拽着牛尾巴,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拉牛缰绳的人说:“牛不下田怎么会耕地?”拽牛尾巴者说:“牛不会耕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所用的词一模一样.仅将词序颠倒了一下,但由于两人的观念截然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放牛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相似文献   

16.
书虫如我     
我爸妈都喜欢看书,从小,他们就会给我讲许多的故事,长大一点,他们就带我去图书馆,给我看那里的图画书。认字后,妈妈总是往家里搬一堆堆的书让我看。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个时候,我们家离少儿图书馆非常近,于是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是我固定去图书馆看书的时间,而且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有的时候,妈妈看我去的时间太长,有点等不住了,就跑到图书馆来找我。我这时才会从书堆里钻出来,有些迷惘地说:“啊,都三个小时啦?我不知道啊……”每当妈妈说起这件事来,总是有点哭笑不得。那时,去图书馆看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礼拜中最快乐的…  相似文献   

17.
哗啦哗啦,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首先就会想到去看别人的,甚至忍不住直接去抄。因此,虽然我的作业总是做得很不错,但一到考试就……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哗啦哗啦,快帮帮我吧!  相似文献   

18.
“好吃佬”     
我非常喜爱吃零食,每当我发现家里的零食吃光了,我就会嚷嚷着叫妈妈再去买。每当妈妈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超市里回来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翻袋子,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这不,就因为好吃,让我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相似文献   

19.
寞语花开     
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祈祷,我在祈祷的时候猫儿围着我不停转悠,它显然已经老了,因为它也在不知不觉中承载了我们成长的痕迹,于是每当我看见它就会想起我们的朋友,我在祈祷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快乐,这对我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减压体验     
《父母必读》2013,(11):120-121
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感觉特别惬意、特别享受的那个点,也许是味觉的,也许是嗅觉的。善于发现和找到自己的这个幸福点很重要,这样就可以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适度调节。比如有人买一束鲜花就感觉心情好了很多,有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吃了碗面就天下太平了。做了妈妈之后,我们的幸福点也并没有都转移到孩子身上,试着去更加关注和了解自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