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小学 教学年级:六年级 主讲老师:张瑞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交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的读书。 3、解决学生在平时读书中的一些困惑,鼓励学生更好的读书。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书提升。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语文教学只重视课内教学,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少语文功底。一节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只有十来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据,特别是进入初三后,学生被动地紧跟教师赶进度,学生要做的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  相似文献   

5.
跨入新世纪,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不愿读书;老师对语文教学无奈,在学生不愿读的情况下,只好以讲代读,以练代读。语文课上没有读书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6.
施继明 《四川教育》2001,(12):29-29
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过程,是他们科学实践、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志趣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小,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我学习的探究策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牛主动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动获取知识,促进自己的主动发展。 一、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课本,会读书就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帅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他们读书,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本内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每道例题的后面,都有“想…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②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③朗读的面窄。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④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学语文的规律。一方面,语文教学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不够,其结果是学生花很多时间学习字、词、句、篇,在实际生活或学习中却不会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不少学生听话不得要领,说话、作文语无伦次,读书不解其意,即把语文学“死”了。另一方面,有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即使课余时间很喜欢读书的学生,也很少喜欢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助人成长,要多读好书。行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爱读好书刊的好习惯。教学要点1.使学生知道爱读书的好处。2.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不读坏书。3.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2.审题质疑。组织学生审题,让学生提出看了课题后想通过这节课了解的内容。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高尔基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1.教师谈话:(出示高尔基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1998年9月,提出了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的“读书·积累·发展”的语文教改实验课题,并选择了吉林大学子弟中学这一可以为学生读书提供良好环境的学校进行实验,选择了年轻肯干、敢于探索的杨宏杰老师作为实验教师。三年来,杨宏杰老师为这一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在语言能力上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掌握数学知识的学生,而且要培养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在中学数学中,“满堂灌”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失去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过于陈旧的教学内容,结论式的教材结构,使学生失去了创造欲;机械模仿式的练习题,无法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将我校课题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实践及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语文教学感言中读到这样一段话:"阅读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想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量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待机理上深入探讨,经验上则早有共识。然而,阅读训练常忽视大量读书。不少学生读书不多,读物的品位也参差不齐。缺失大量读书的语文教学,不可再继续和敷衍下去。  相似文献   

16.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该使学生怎样获得知识呢?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要求看,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自觉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强化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质疑、讨论,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主讲老师:任洁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积累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3.了解积累知识资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通过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读书、写作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