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标准》也明确的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宗文菊 《生活教育》2012,(17):47-48
当前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因为比较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疏远了儿童的亲身经历,导致习作言之无物;疏远了儿童亲身经历中的真切感受,导致习作言之无情。我们老师习惯了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追求一些不切学生实际的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习作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真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本色,因此,习作质量提高缓慢就不足为奇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习作教学就亟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儿童世界"中去,这样才能使习作真正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呈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呈现学生生命灵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重在培养对写话的兴趣",没有字数和段落的要求。因此,很多教师就称其为"写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只要学生能写上两到三句话就行了。到了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并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初步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各项要求都相应提高了,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十分不适应,产生了对作文的畏惧心态。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做好衔接工作,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种"谈文色变"的心理障碍将会一直伴随着学生。但是,如果能在关键的过渡期,协助学生积极地达成低段写话目标,并逐渐灌输习作的观念,就能帮助他们真正地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5.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如今习作练习多元化的情况下,让学生借助教育博客进行习作练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试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指导发博文、点评激兴趣、引导树典型、评优鼓士气和展示共分享等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借助扬州教育博客,演绎学生精彩习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提出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设计》2014,(9):53-53
读后感,是小学常见的一种习作体裁,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自己感受最强烈的印象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习作。这类习作是建立在学生阅读以后,有"感"而发,"感"是主体,是习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生活化习作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习作"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的宗旨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化习作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习作"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的宗旨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1.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不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进行作文教学实验,而且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相似文献   

13.
陈健 《教师》2013,(33):72-72
习作兴趣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感知外界事物并将其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强大动力。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习作知识,不断地挖掘生活内涵,坚持不懈地进行习作练习。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写作。"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化作文是学生习作教学必须选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化作文是学生习作教学必须选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一、记"班级漂流日记"的起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表明,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我回忆起在我所任教的闽侯祥谦中心小学三(1)班组织51名同学轮流写日记,共同记录校园生活。孩子们不亦乐乎,个个爱写!一年过去,我发现孩子们的习作热情高涨,随着天天写、天天读、天天评,每一个同学的日记都"长"了,习作水平也高了。这一年,我收获了一本厚厚的全班同学的亲笔签名漂流日记本。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也可以在一附小的四年级学生中开展记"班级漂流日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潘琴燕 《教师》2012,(12):82-83
"作文难"几乎成了小学师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  相似文献   

20.
"凡世间万物,其价值不出‘真’的范畴。"学生的习作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由于"分数作文"的干扰,以及教师自身写作素养的欠缺,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生习作指导时,过分地讲究词藻的华丽、布局的灵巧、表达的异化,以期呈现文章的表面繁华,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学生在习作时过多地追求"繁华",从而失去了文章本应该体现的真诚人格、真实自我,以及真心表白。为此,我们应本着"扬善抑恶、去伪存真"的思想,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我,体现真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