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中学理科》2007,(9):88-88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让生物学和生活融合,就是让生活走进生物学课堂,活化教材,使之变得具体真实,好学易懂,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和感悟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然后将所学的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可见,丰富广阔的生活,是陶冶学生,影响学生的大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如何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嫁接",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笔者结合实际作了如下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中,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地上。”在教学中离不开情感。特别是初中生活泼好动,受情感的影响更大。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教学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和大自然桴鼓相应。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使其融入自然与社会,提升生命价值的意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悟。生活是生物学的归属,现实生活与生物学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生物学无比枯燥;离开了生物学,生活处处束手束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有了生物学的介入,有了书本知识向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究竟有何优势?如何设计多媒体,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于长勇 《成才之路》2011,(13):85-8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  相似文献   

7.
杨丽波 《中学文科》2007,(10):43-43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不能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足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梁厚芝 《成才之路》2012,(14):76-76
正古人并不知晓许多科学道理,却能运用生物学原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用尿液浸土壤使扦插的枝条容易成活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一思想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很好的体现,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线教师,应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一门有关生命的科学,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目的重在对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如何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意识,真正实现学有所用.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知识来源于社会,就应服务于社会。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现代化高科技领域,还有地球上的生命体、生物学知识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应用的。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闫彩敏 《考试周刊》2010,(23):184-185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生物处处可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包括人类自身,还有我们看不见却处处都有的细菌。正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生物,使自然界充满了无限生机、无穷奥秘。怎样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谭邦应 《中学理科》2007,(11):73-73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精力充沛、信心百倍.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表述往往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如果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就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举几个例子简要说明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回归生活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目的是使课堂教学生活化,通过加强课程、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等教学要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课堂教学常常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学生总感到课堂教学内容无味无趣?远离现实生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就寓现实生活于生物教学之中的策略作些探讨,观点不一定新颖独到,但策略操作性强、实用性广。  相似文献   

16.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不应把生物关进“象牙之塔”,而应当和广阔的社会相联系,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能力、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17.
尹红雨 《新课程研究》2009,(11):105-105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不应把生物关进“象牙之塔”,而应当和广阔的社会相联系,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能力、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八年级上学期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柱形(直方)统计图的内容。下面是本人对这一内容教学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9.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生物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20.
1基本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在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是时刻记住:"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对"什么课程内容对学生最有意义?"的问题,不少学者的回答是: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