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是一种共鸣的艺术,这种共鸣来自于欣赏者与创造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外国诗歌、小说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诗意的共鸣都会不自觉地显现出来,这种诗意的共鸣可让文学作品和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2.
文字、图片以及音像素材融合是现代媒体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将这类复合文本表达纳入中学写作教学内容,需要在要素提炼、任务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等多个层面进行拓展。整合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作为课程支撑,从学生的既有表达交流经验出发向新学习领域过渡,并借助层进式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复合文本表达素养。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文本的诗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文本诗意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要正确解读文本、回归课堂,必须通过科学解读文本,运用合适的手段及根据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5.
秦文君 《小读者》2012,(7):37-37
秦文君觉得一个人最终是不是会选择阅读.对于自身成长是很关键的,所以说,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阅读习惯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不堪重负,在对待事物时越来越囿于求生意志的目的,注目焦点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渐渐地,我们丧失了对事物本质和世界本源的认识。面对着城市这样一个巨大的文本,我们迷惑了。然而王芸却是少有的清醒者,她以诗意的眼光和情怀,挖掘城市、城市人和沉潜于城市民间的精彩段落背后的内涵,对城市匠心独运地进行了诗意解读。  相似文献   

7.
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的诗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感悟、体验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课堂如果没有诗意的清泉,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在言语表达中激发课堂诗情、在感悟唤醒中追寻语文诗意三个方面,探究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修良 《学语文》2009,(6):23-24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因为特定的阅历.许多人往往会出现美好情感,脑子里浮现出了艺术化了的思想,理想化了的图景.甚至产生写作的冲动——想用最简洁最形象的文字,最含蓄最贴切的事物来表达这瞬间的认识或感受.我们不妨把这种精神活动叫做诗意。  相似文献   

9.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为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殿堂贡献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个例.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真正能掌握写作的人有寥寥无几,如何能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写作存在的实际问题,重新审视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法,从而有的放矢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写作的热情,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S月23以4日,由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和北京博学方弘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诗意语文’实践策略高级研讨会”在大连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背景 无创作激情、内容苍白是学生写作的通病. 面对现实,老师该怎么办? 教学是否应该创新,引导学生拓宽狭窄的生活与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学生的智慧发展之源。因为它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认知世界、获得知识、吸取精神文化养分、感知文学艺术形象、获取美好熏陶等的基本途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同学们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为入选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可谓字字珠玑、文质兼美,不论是文章的布局谋篇还是细节描写等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佳的范文。故此,我们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借鉴语文教材的写作范文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写作教学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晶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凌士彬 《学语文》2010,(2):35-35
许多优秀的文本都会有“互见”现象。所谓“文本互见“。不仅指明显借用前人的辞句、典故和意境,而且指构成此文的思想符号与此文之外的其他思想符号相关联.在自我表达时形成差异,表现个性,从而显出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时,教师往往大讲特讲如何立意、筛选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学生也往往听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但是一旦落笔成文,学生习作又往往与教师的预设期待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可供借鉴和仿写的范本,没有引导学生在模仿、借鉴抑或创新中作文。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说篇篇都是形式优美、字字珠玑的经典美文,都是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模仿写作的极好范文。因此,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时,找准恰当的写作训练基点,诱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专项或者片段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7.
郑志刚 《贵州教育》2013,(19):41-42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是一种吸收,阅读中可以汲取创作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情感;而写作是一种倾吐,可以彰显自己的技巧,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段话鲜明而准确地揭示出读与写之间相辅相成的融通关系。而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不仅了指明了作文的方向,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予了学生很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文本,艺术化地实现读写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法作为人们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最早是由英国文学理论家瑞恰兹在其“文学语义学”理论中提出的,这种“细读语义”的方法后来更成为英美新批评派贯穿始终、纵横捭阖30年之久的批评精神和方法,至今仍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师生的对话不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