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批改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大都是如出一辙,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批”这样的格局。这样做的弊端是:不说咱教师要批那么多学生的作文的辛苦,累得够呛,单说学生是怎样对待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大多学生还好,发到手中,翻开看看,自己的多少分,然后看看批语,三下五除二,就扔到一边去了。好的把几个错别字给改过来了,有的学生都不屑一顾,就束之高阁起来,等到下次作文再用。长此以往,学生自己都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这还了得。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花大力气在“改”字上下功夫,要大做一番文章才行。对  相似文献   

2.
丁润选 《甘肃教育》2005,(10):21-21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都认真负责、不辞辛劳地斟词酌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可遗憾的是,学生对老师不辞辛劳的做法往往无动于衷,对教师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结果以前作文中所批的问题在后面的作文中照样会出现,鉴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光顾给学生的作文“治病”,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陈旧而难解的话题,它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而又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切实际,不顾效果地要求“精批细改”,实在累苦了教师,而真正能做到“精批细改”的又有几人?重温叶圣陶先生“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等有关作文批改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作文批改一直是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批语既可以对学生写作的文章加以分析评价,又担负着指导学生作文方向的使命,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文从尊重学生文章原貌,尽量少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文而改;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人文并重;合理运用表扬批评,中肯有效;批语书写清晰工整,感染学生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作文批语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之一。在教学中 ,令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 ,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而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和分数 ,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 ,好象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古人讲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 :“写完了 ,狠心地改 ,不厌烦地改 ,字要改、句要改 ,连标点都要改 ,毫不留情。”也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儿。实践中,往往是学生泛泛地写作文,教师不厌其烦地批改。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事倍功半。因为教师包办代替改学生的作文,有时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改越偏,甚至违背小作者的意愿,把原文改得面目皆非。此种做法,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也不领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己改。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只批不改,让批语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再加工”的作用,把改的工作留给学生自己,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双向…  相似文献   

7.
快速作文是当今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快速作文教学有四个环节,即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其中后两个环节比前两个环节难度要要。因为,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由教师一人修改,对学生作文不但要“精批”,还要“样改”。可结果是学生只见批语,不见文路。这样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一件事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那就是批改作文,而且要“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亦称之为“随笔作文”)。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丰富多彩的“续批”。许多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11.
李冠军 《考试周刊》2010,(18):70-71
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忙碌紧张的,还要面对“作文之山”每天“挖山不止”,力求做到“精批细改”:或者将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了整页的批语,罗列了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而教师的批语并不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的写作效果并不见佳,结果事倍功半。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经过反复总结,多次尝试,领悟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很有实效。  相似文献   

12.
蓝桂娥 《师道》2006,(8):58-5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言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看法,对我们今天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倡自改,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主体我们教师精批细改,对优秀的作文勾来勾去,大加赞赏,对于那些较差的作文,也注意删改、增添,及时加上表扬鼓励。可是学生把老师认真批改的作文只看一眼就随手一扔。他们所关心的是等第,“优秀”的自然高兴,而对于没有达到“优秀”的却失去信心。所以老师的批改,写上的批语,对他们的作用确实不大。师道二○○六年第八期叶老说:“我当…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7.
先谈批改。批改要注意四点:①批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待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因人而异,不能使用一个模式。②批语应该尽量恳切具体。眉批从小处着眼,总批从大处着手。总批应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能起鼓舞作用。③批改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成交老师批改,或面向学生集体批改,或给个别学生当面批改,或学生互相批改。④坚持“多批少改”的原则。教师改作文,不完全等于编辑改稿件,精批细改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福建教育》2005,(1A):26-28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关于作文评价话题的争鸣一直是语文教学研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显著地摆在热衷于作文教学的一线语文老师、教研员们面前。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抑或是只批不改?批。又该怎样批?改。应该怎样改?在困惑面前。我们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些教师与专家。针对作文评价的话题各抒己见.希望我们的探讨对大家实施作文评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给学生的作文写眉批或总批,决不是为了装装样子,应付领导的检查或避免家长的不满,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我们给学生的作文写批语要从实际出发,体现“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针对性,指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批语中提出因人制宜的要求;实用性,指的是批语要对学生有用,便于学生消化,再实践;启发性,指的是在批语中提示修改办法,或提出思考问题,或布置练习作业。要体现“三性”,具体的做法是: 一、指出毛病,让学生修改批改学生的作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量力性原则,凡估计经过提示,学生能自己动手修改的,教师可以不改,写个眉批,指出毛病,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书写等所作的评价 ,其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改进作文。在教学工作中 ,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批语不大关心 ,他们关注作文分数抑或等级的热情与他们关注批语的热情成巨大反差 ,这不能全怪学生 ,其根源在于初中生的作文批语中存在着致命的“硬伤” ,亟需广大语文教师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 ,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一、“硬伤”透视当前 ,初中作文批语的总体状况是 :教师将给学生作文下批语作为落实教学常规的一项任务来完成 ,欣赏性、激励性批语不多 ,批语作用发挥不充分。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