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篇章教学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教学建议,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其演绎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画下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段落就读哪个段落,谈谈你的理解。……于是学生们对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或  相似文献   

2.
当下,阅读教学中的第一课时常被冷落。这无可厚非,因为许多老师更多关注的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要肩负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任,再有,许多公开课、竞赛课也以第二  相似文献   

3.
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魔术棒一点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经常挥一挥"魔术棒"点"词"成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究竟是为什么?用叶圣陶的说法,就一个字——用,也就是学以致用,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看到一篇文章能读懂了,想要表达点意思也能文从字顺地写出来,然后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中,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这些得益,从人生的长河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而精心挑选的,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品词析句又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重点词句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并未引导学生沉潜其中,细细体味,因而学生始终置身事外一般波澜不惊。其实,品词析句如果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学生便可能体悟到其中的真意、真情与真味。一、会真意理解词句本身的内涵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把握其字面的和隐含的信息是品词析  相似文献   

7.
袁瑞彬 《学周刊C版》2010,(12):110-110
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想达此目的,就要求我们彻底放弃那种串讲串问,或一味文体知识、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肢解课文的做法。我们应以读为本,从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阅读句段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孙永明(主持人,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校长):宜兴市"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主题研究正扎实而有效地推进。今天,我们齐聚一堂,请各位与会老师畅所欲言,谈谈你们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主题研究过程中的认识、收获、反思,以期将这个主题研究向更深处漫溯。张富军(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咬文嚼字训练,能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词语教学,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中的一个个词语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领悟文本的意蕴。在童话中,神奇的魔术棒一点,石头就会变成金子,小丑就会变成公主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