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高校定位也相应地做出变化,他们根据经济需要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以及大学发展的产物。新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过渡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发展的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的成长。应用型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办好应用型职业大学是职业教育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定位:观念的反思与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当前社会广泛掀起大学定位研究热潮的情形下,作者对我国大学定位进行了前提性反思。指出,大学定位是一个集观念、制度、政策与技术于一体的整体的、根本的和发展的概念,必须首先廓清大学的本质及其理念,构建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大学制度新秩序,由此才能进入所谓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层次确立、职能分工、服务面向及工作安排等技术性阶段。  相似文献   

3.
要办好厦门理工学院这样一所在厦门鹭江职业大学基础上升格的本科院校。必须适应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遵循本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并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能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制度。它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也应随着社会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发展定位。自学考试自身的独特性与灵活性能使其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社会需求是一个自变量,自学考试的发展定位是一个因变量,自学考试的发展定位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一个动态的自学考试发展体系。本文旨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嵌入式开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产业社会创造了近代大学制度。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体系,通过培养人才而得到极大发展。大学如何应对社会变革,满足人们从产业社会向学习社会的转换中对教育的需求,并在总体建构上体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终身学习视野下大学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性大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要有坚实的理科基础支撑,而衡量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理科人才。传统的、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理科综合优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理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新模式,培养高层次的理科师资人才;大力发展应用性理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大学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从事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大学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时,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摒弃。毕节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区域性的学院,如何加强学院建设,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高级人才是关键。学院应准确定位、选择适当的办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管理制度、构建毕业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徐宁 《海外英语》2014,(16):83-84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定位、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导致大学毕业生缺乏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深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构建互动应用型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进大学英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地方大学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以获批河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为契机,加快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机制及教育理念等多方位的改革,让每一个大学生能在4年之后充满自信地走出校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保持良好综合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开放大学是现代社会推出的一种新型大学,为了适应教育中的终身教育理念而存在的。黑龙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建设开发大学,这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最终要求。本文从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完善教育体系,让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角度,论述了开放大学在黑龙江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弱嵌入性”命题强调人际网络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意义,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基石,也是一般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但这个命题衍生的相关理论倾向于只从人际网络的角度理解经济生活,忽视了分工本身就是网络,而且既有献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是不充分的。章借用现代分工理论关于分工网络的思想对“弱嵌入性”命题作了合理的转换。初步实现了对“业余性资源”的概念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工网络与人际网络相互“嵌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劳动分工深化的结果,也是某种特定交易制度安排的结果。信任的扩展是集群分工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网络以它特有的信息、规范功能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分工不仅受市场规模或范围的限制,实际上也受制度安排中交易效率的限制。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注重经济制度的建构,对基于普遍性信任的交易进行规范,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经济分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已经具备参与经济分工的基本条件,认为西藏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如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农牧产品产业集群、手工业文化产品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贸易服务产业集群,最后,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建立产业集群应处理好的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强化,国际服务外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和分工方式,已经逐渐变成为一种经济模式.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重要参与方,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发展迅速.对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及其优势、劣势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够为全面发展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中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分工与就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分工—就业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 ,分工的自演进将市场规模动态化。分工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 ,就业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数量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的分工—就业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创了一个新的政策思路。我国的就业问题本质上是由低水平分工和低人力资本积累造成的。为分工扩张创造更大的空间 ,提升分工水平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在建立起有效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高等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同其所聘用的教职员工之间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示范意义。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要依靠政府、高校、工会、教职员工和社会共同努力,还需要有高校自我约束、教职工权益保障、争议处理、社会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韩江上游梅潭河流域的大埔县百侯墟为中心,探讨粤东北客家地区的墟市、商人与地域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墟市的兴起与地理因素有关,而发展和繁荣则缘于区域间的经济分工和地方人文兴盛。墟市贸易的繁荣,商人对乡村社会的回报,不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当地文教的兴盛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梅潭河流域地域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完善组织和个人的有效途径,学习型工会和学习型职工是学习型组织的深化和发展,必将对高校后勤工会职能的发挥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定位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狭义上讲,高等教育系统是由各种类型的学校构成的。高校的定位不仅决定着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涉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不同的职责与任务,各种类型的高校之间和各种类型人才之间不能进行笼统的比较。各种类型的学校与各种类型的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高校的分类与定位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而自由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规划与调控。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不可比性,导致好与差之分仅存在于同种类型的学校之间,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一流与末流之分。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旅行社会存在?通过研究自给自足、直接交易、委托交易的三大市场结构形式模型,建构一个内生分工的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探索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存在的理由。研究结果表明,旅行社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交易效率提高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旅行社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