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方式.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语图叙事沿革、图像转向、评判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在广告传播中,采用哪种叙事方式既是广告效果的考量,更是社会认知和社会文化使然,认为只有二者真正有机结合、相互映衬的共生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2.
高颖 《出版广角》2015,(14):92-93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广告中所呈现的图像世界越来越复杂.广告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叙事形式。本文试从广告图像叙事特征入手.认为广告图像叙事具有视觉直观性、技术虚拟性、图文互文性和暗含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巴特式神话与广告文化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洁 《当代传播》2004,(2):73-75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力量主要来自对巴特式神话的挪用和再现.而在挪用和再现过程中,通过广告特有的叙事逻辑将广告所倡导的消费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由此使自己在大众传播中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作为消费社会下的产物,后现代广告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与此同时,广告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也深深影响着人们对自身、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刘思博 《今传媒》2013,(6):111-113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更强调消费过程中能带来的艺术享受及精神满足。广告渐渐由早期叫卖推销的传播方式过渡到满足消费者审美愿望、实现意义生成的现代传播方式。本文在充分研究已有大量广告作品及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广告叙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广告叙事在广告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广告叙事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为中国广告传播的转型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叙事型图像语义标注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叙事型图像对时空语义信息表达的特殊性,目前叙事相关的语义模型并不适合直接用于该类型图像的语义标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叙事型图像的深度语义标注本体模型。该模型借助模块化本体设计思想,结合开放标注协同框架(OAC),以情节、实体、活动、情境为核心,解决了叙事型图像时空信息组织表达以及叙事模型和标注信息映射的问题。使用嵌入该标注模型的图像语义标注工具,对敦煌壁画进行语义标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叙事型图像中情节的划分存在不同的见解,给情节提取和标注带来了不确定性,这是图像深度语义标注面临的挑战。图8。表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9.
沈鸿昌 《新闻世界》2011,(3):103-104
本文运用符号学、传播学、叙事学等理论对百事可乐文化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百事可乐的广告不同于一般广告注重展示,而是在讲述和体现品牌符号,内在文化内涵,这使得百事可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将给我们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告受众理解广告图像,受制于既定的经验范围和认知图式,同时不同的解读观念也影响人们的视觉思维和广告的传播效果。大多数人对广告图像采用的可能是"透明反映"现实的思想,这对于分析新闻图片是适宜的,然而对于广告图像则采用修辞论辩的思路更为恰当。因此广告受众不能满足于广告图像的表面意义,而应该从视觉修辞的角度出发,分析广告图像的形式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理解广告图像独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植入式广告的说服效果——基于叙事思想的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霞  王德辉 《今传媒》2011,(8):70-71
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对事物作用机制的分析也应基于其内在原因的立场来解释。本文基于植入式广告叙事思想的内在动因来阐释它的说服效果。通过对植入式广告叙事思想运作机理、诱发对符号意义的追求、品牌叙事提升品牌忠诚、未来消费幻想的满足等方面的阐述来展示植入式广告内在的说服魔力,为国内植入式广告运作不规范的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绘本是最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形式.在从“图像转向”到“听觉转向”、从“图像叙事”到“声音叙事”的认知变迁中,将“图像叙事”与“声音叙事”相结合,实现视听兼备的少儿绘本创作成为产业趋势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图像时代中,后现代文化的颠覆性、多元性为女性主义打破男性霸权地位提供便利,女性主义与消费资本角力、合谋,然后被消费资本收编.消费资本权衡、折中两性观看权力和消费主体地位,图像时代的后现代女性镜像呈现出复杂的诉求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终极目的是说服,进而实现产品的销售。现代广告在实现其经济目的的同时,还把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意识形态等形而上的东西带给消费者。在现代消费过程中,消费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是一个意义生成和享用的过程。广告也由传统叫卖式推销产品的传播方式过渡到了帮助消费者生成意义、建立关系的现代传播方式。现代广告一般通过意义关系的建构、通过广告符号的能指和广告叙事的技巧雕琢以及对广告情景的虚拟,来实现其建构消费者的心理认同的目的。欲望之桥——广告传播建构消费者心理认同的基本逻辑现代广…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8,(3):61-67
智能手机的出现与进化,改变了自拍图像的拍摄、观看、处理方式,使得自拍由"平庸图像"转化为"视觉奇观"成为可能。在"呈现"自拍景观之时,自我的身体图像具有审美、叙事、交际等功能。而在对景观的"凝视"与"消费"之中,自拍图像的功能逐渐被异化,进而自拍实践沦为景观资本赖以压榨的数字劳动。面对自拍景观的权力宰制,个体可以将自拍图像作为图像政治的工具,以期通过自拍实践实现自我赋权,进而促进主体的自我反思与认同,呈现主体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漫画诞生于清末民初,在近现代一些重要历史节点上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漫画是利用图像进行叙事的报道手段,是在事实基础上使用艺术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的再现。新闻漫画的叙事,主要通过“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以及“循环式叙述”等叙事模式来建立图像之间的关联,并以讽刺、幽默的艺术手法展现严肃的社会问题。受众透过不同的叙事手法,深入了解漫画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作者在注入文学性的同时抓住图像叙事的特点,让目标受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扁平的图像,而是一个个饱满的故事,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汉代文学与图像之间存在丰富而复杂的关系,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互仿、共生和融合。文图之间的关系不仅使叙事变得多样化,而且增加了汉代文化精神的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戚婧 《东南传播》2020,(12):24-27
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视觉符号,在构建集体记忆的过程中,视觉叙事必不可少。本文通过探究集体记忆与图像叙事的关系,发现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图像唤起人们脑海中的集体记忆,获得认同感;通过蒙太奇等技术手法,人们脑海中的集体记忆也可以被塑造与重构;一系列集体性记忆的活动也会反作用于图像进行叙事。在建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图像叙事能解释历史、治疗伤痛,释放情绪;但大量使用图像叙事会造成的视觉奇观,让人们忽视视觉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停留在认知记忆的表面。  相似文献   

19.
郑园园 《今传媒》2012,(3):70-71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章瑞  刘勇 《编辑之友》2022,(6):103-112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着栖生于其间的媒介之生长机制及特征,广告则承载了国家、民族与社会身份塑造等多元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的《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1926年—1937年间的广告图像表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沿着“地方中的媒介”和“媒介中的地方”两条路径,考察两画报如何以图像表征其地方意象,结合南北地缘和社会思潮差异,探索民国时期画报广告如何参与地方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