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之晔 《钓鱼》2008,(13):26-27
台钓出现之前我们用自然饵和简单加工的合成饵,钓大鱼用大饵,钓小鱼用小钩小饵,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可是经常出现大鱼转悠着不肯咬钩,唯有小钩小饵才能钓到它的情况。台钓一起,钓饵的花头多了,其中搓饵用炸裂饵、脱壳饵是对传统用饵经验的提升,并积极影响竞技钓鱼。  相似文献   

2.
张之晔 《钓鱼》2008,(4):20-21
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人把它掐断了或拍死了装钩,钩卧底,饵不动,鱼长时间不咬钩了,轻轻把钩提起一点,再沉下去,饵动了鱼就咬钩了。受此启示,有人用活蚯蚓,让饵动起来,后来又有了半腰装钩两头活。台钓强调摆幅,子线长,摆幅大,也是钓饵动起来。但鱼情不同,有的鱼非动态饵不食,而且对动的幅度、频率都很挑别,动快了不吃,动慢了不吃。有的饵动了反而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3.
张之晔 《钓鱼》2008,(1):16-17
竞技强调雾化,至于把雾化归功于某个鱼饵实在牵强。比如钓鳊鱼要不断撒湿的菜菇饼,诱饵渐次下沉,沉底的鱼离底摄食弥散的悬浮状饵料。再如钓罗非鱼顺风撒米糠,先是小罗非上浮,接着米糠吸水下沉,把大罗非引到半水。其他如钓白鲦也是如此。竞技把雾化演绎得无所不能,引得不知就里的钓手把雾化当成法宝。然而钓大鱼,钓赖在水底的鱼,雾化就显得疲倦了。  相似文献   

4.
咸味钓饵     
肖奇国 《中国钓鱼》2004,(12):29-29
目前,在广大钓鱼者中,不论使用打窝诱饵还是钓饵,绝大多数都是以香甜或微酸味调配。  相似文献   

5.
张之晔 《钓鱼》2008,(15):18-19
不管商品饵还是自然饵,用饵的基本原则是夏香冬腥,春淡秋浓,然而竞技钓鱼把它颠覆了,并梳理出钓对象鱼从腥饵雾化到腥香过渡,到最后无味藏杀机的用饵规律。受其影响,休闲钓鱼接受雾化则一开始就是腥香饵或者香饵,是很少用腥饵的,原因是腥饵招小鱼,但钓到后来腥香不重要了,包括大小、比重、软硬在内的状态上升为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6.
张之晔 《钓鱼》2007,(11X):24-25
钓鱼是以饵谋鱼。鱼在水下怎么咬钩,我们看不见.所以选准了钓饵就等着“羽沉知食驶”了。然而.鱼能把浮子拽下去,也能把它抬起来,还能连续和断续的摇晃颠簸。浮子客观地反应了鱼对钓饵的亲近性,但有时候也会弄虚作假,所以认识钓饵要同线组、浮标结合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之晔 《钓鱼》2008,(7):24-25
从小就是吃饲料长大的草鱼不知草为何物,在此背景下用草鱼饵钓草鱼形同虚设。用一种饵料喂鱼,时间长了,鱼被驯化了就不吃或很少吃其他饵了,所以钓鱼比赛要找到原塘颗粒,否则饵不对路。后来出现了调塘——赛前用一种饵反复钓,造成鱼对其他鱼饵的抵制。偏口鱼难钓,难在不知道鱼偏向哪种口味,就是知道了腥或香,也只是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8.
张之晔 《钓鱼》2008,(21):24-25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10.
张之晔 《钓鱼》2008,(9):26-27
一个故事:上世纪末,无锡国际钓鱼节设了一个趣味性项目:钓鱼接力。3个人一组,一人一鱼塘,第一人钓鱼入护后放下钓竿,提着鱼护跑步送给第二人,接到鱼护后第二人开钓,如法炮制,最后第三人钓鱼入护后送达裁判长.按时间先后评定成绩。巢市一高手接第一位钓手鱼护后以台钓入位,用浓香型鲫鱼饵连续抛钩,然而鱼是聚了不少,可是钩触底就没有口了,反不及挂蚯蚓用底坠钓组者钓得快。浓香型鱼饵诱鱼快,但仅有嗅觉刺激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世才 《钓鱼》2008,(2):48-51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感觉经验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12.
张之晔 《钓鱼》2008,(11):22-23
钓饵非腥即香,但水库、湖泊鱼种杂,密度低,而且鱼的食性也杂,还因为自然饵料的季节性更替具有贪腥嗜香的变化,其中有些规律被钓鱼人掌握了,如鲫鱼秋贪香冬嗜腥,鲤鱼凉爽吃香天热吃腥等等。不过也有不可捉摸的,比如草鱼不吃草,吃油葫芦;青鱼不食螺蛳,吃红薯……腥香型鱼饵的出现或许就是瞅准了这一点。然而群起并标榜着“环保”、“绿色”、“自然”的鱼饵却感动不了钓鱼人,原因除了品牌影响,恐怕与腥的成分、所占比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铃榕 《中国钓鱼》2007,(10):77-77
第一次和他出钓是在今年春天。这是我的初次垂钓,在一直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之下,我想像着鱼上钩时的情景,一定很有成就感。他准备好钓具和钓饵,我们来到了离城有30多公里的围山湖确定好钓位,开始抛投诱饵  相似文献   

14.
张之晔 《钓鱼》2008,(19):12-13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话有点不灵了。比如草鱼因食草而得名,可是北方受季节限制,草的生长期短,多用麦子、玉米喂鱼,投青饲料鱼反不知其为何物了。南饵北喂,北鱼南食,现代科学给鱼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套餐——颗粒饲料。淡水鱼不入海,一辈子不知海味为何物,可是钓饵里有了虾粉、鱼粉、海藻粉,青、草、鲤、鲫、鳊吃得不撒嘴。“芳其饵”在传统钓鱼中属雅玩,用蚯蚓、蛆是俗行,但雅俗之间少咸淡沟通。谁先发现了淡水鱼吃海味,没人考证,但日本人以海味入饵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5.
张之晔 《钓鱼》2008,(17):14-15
颗粒饵是指取自自然界或用自然物质加工后具有固定彤状的鱼饵,如通常用的红薯块、马铃薯块、麦子、玉米、米饭粒、桑葚、茶干等,不包括可以揉搓而任意改变其形状的面团、饭团一类。随着养殖业采用颗粒饲料,鱼对饵料的依赖促使其形成对饵料形状、大小和味型的趋性。例如在定时、定点、定量投喂的池塘,鱼到时候就聚在抛饵机附近,只要机器一响,就是不抛饵鱼也会闻声而来。再如北方用未经浸泡的玉米粒和颗拉饲料喂鱼,吃惯了“嘎嘣脆”的东西,草鱼不食草、不吃粉状饵,就吃老玉米和硬颗粒。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6,(9):19-20
“台钓”的贡献是把我们从两步走,诱饵粗、钓饵精的诱钓分离引导到诱钓合一。众所周知,我们称为“台钓”的钓鱼方法典出日本,是在“日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于日本人原来怎么钓,《丸九钓饵词典》的说法是“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是让鱼咬钩的”。显然,主诱和主钓是分开的。最近,看了一个韩国的光碟,他们钓鱼是上钩用商品饵,下钩装蚯蚓,诱和钓分离,只是操作时是把我们的两步走缩短为一步了。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6,(5):30-31
一个南方人到东北的水库钓草鱼,看当地钓手用干玉米粒打窝,玉米窝窝头做钓饵,不解。问:草鱼吃草,能吃硬邦邦的玉米吗?其人答:这里的鱼就是吃这个长大的,不吃草。南方人不信,结果用菜叶钓了一天,零蛋!一方水土一方鱼。这话在商品饵出现之前没人不信,那么现在呢?  相似文献   

18.
孤礁鲷民 《垂钓》2012,(5):44-45
说起矶钓钓饵,很多刚刚接触矶钓的钓友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好探讨的?无非就是挂在钩子上钓鱼,这种不行就换另一种呗,有什么可讨论的!其实,浮游矾钓讲究的是“诱钓同步”,还有人主张“诱钓同类”,也就是钓饵要和诱饵用同样的东西一一如此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里,我只想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矶钓在使用钓饵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从国 《中国钓鱼》2004,(11):34-35
一天早上,我正在吃早点,罗钓友来电话约我去灵山脚下一开放鱼池(按斤计价)钓鲫鱼,并约定半小时后会合。此时正是冬季,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有“真正的春城”之美誉,正是钓鲫的好季节。接完电话,我回到餐桌旁,思考着如何能在半小时内配好钓饵并做完其他钓前准备工作。从  相似文献   

20.
冲钓四误区     
在野钓鲫鱼越来越少、越钓越小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仍然墨守过去的一些冰钓理论、冰钓经验,我们就会在冰钓实践中打败仗。据我体会,我们这里冰钓有四个误区.提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