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是顺应时代发展、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学习者形成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树立新的学习观:倡导“自由学习”,反对“强迫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反对“求同学习”;倡导“效率学习”,反对“疲劳学习”;倡导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反对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项目学习—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项目学习是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学习情景真实而具体;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收获多面而有个性。项目学习遵循自为性、生活化、整合性、最优化和创新性原则。项目学习模块有主题式、行动式、问题式和自由式;学习方式主要有:虚拟活动式、模拟实践式和现实活动式。在实施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主体目标”与“附加收获”的关系,“复杂现实”与“抽象知识”的关系,“基本规律”与“个性体验”析关系,“无限世界”与“有限利用”的关系。项目学习的评价要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重规律、重创新。  相似文献   

4.
“校本学习”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学习能力,是属于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层学习”。“校本学习”的要点为:“个体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是关键,“实施推广”是重点、“对外传播”求发展。“校本学习”属于“组织层学习”,对外传播则是“校际间的学习”,即是“组织问学习”。建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校长要有建模意识,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团结合作的核心班子;三是要促进全体教师“内化”,“外化”为具体案例,“物化”为出版成果。  相似文献   

5.
探究的意义     
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就语义而言“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除了具有学习活动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行为表征有:知难而进,刻苦用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循序渐进,不断民;悟“数学化”、“形式化”;练好“双基”,体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讨论了孟子学习心理思想的三个方面,即基本学习观:内求说、学知论;学习的过程:“专心致志”的注意观、“博学详说”的感知观、“思则得之”的思维观、“深造自得”的体悟观;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求学、循序渐进、博约结合、持之以恒和独立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知识观视野中的儿童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怎样学习的?这是一个困扰人类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上。各种心理学派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对理解的探索”;信息加工学说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的协商”。  相似文献   

9.
发现与研究问题:研究生学习方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确立“问题意识”,学习从问题开始;立足“自主学习”,学会“起承转合”;提出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培养研究素质,学会论写作四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生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不只是学生赖以成才的志业,而且是教师专业蝶变的动力。然而,真实的学习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就教师而言,现实中畏难性“变革焦虑”诱发的“学习阻抗”影响学习启动,固着性“前理解”诱发的“认知屏障”影响新知吸纳,单变量“认知环境”引发的“情感游离”影响知识统合。化用生物学的“概念体”变构理论,可以重塑教师学习的理念:先在“概念体”是教师变构学习发生的起点和支架;“概念体”的转化迭代是教师变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概念体”的诱变环境是教师变构学习的中介和条件。而通过情景压力与认知冲突的交感互促,可以激发教师学习启动;通过概念体动摇与知识炼制的迭代演进,有助于推展教师学习过程;通过情感激发与专业关联的环境支持,能够创构教师学习支架。上述共同构成教师变构学习的生发机制。  相似文献   

11.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振兴的客观要求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研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对于提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法;结合历史学习法;系统学习法;比较学习法;结合“两课”课堂学习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至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抱怨课难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提不起兴趣;“合作”敷衍了事;“探究”没有时间,总而言之一句活:学习方法没掌握,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适合新课程学习的学习习惯呢?笔经过三年的摸索,略作总结,以供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误区之一——“研究性学习”就是服务于学科的学习;误区之二——“研究性学习”就是抛弃“接受性学习”;误区之三——“研究性学习”就是“放任性”学习;误区之四——“研究性学习”就是追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发现学习CAI课件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充分参与,自主发现的原则;设境激情,积极发现的原则;知识学习重要,学会学习同样重要的“双重”原则;合理结构多媒体信息,构建“学”而非“教”的发现学习环境的原则;适当引导,提高发现学习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型组织,具有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超越性、人文性五个特征;学习型学校具有明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从个人学习走向团队学习、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发展性学习”,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目标体系,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策略有:发展共同愿景,培育学习文化,制度从“管人”转换到“促人”,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一种要求不断学习的经济,为了迎接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学习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变革自己的学习。 1.变“学会”为“会学”“学会”,当然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但更多的是如何接受别人传授的现有知识的能力,学习者依赖性强,总是跟着老师或教科书的脚步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多是模仿性的、封闭式的、保守型的;解决问题往往是依样画葫芦,不能触类旁通,缺乏创造性。而“会学”则是一种学习者自主性强,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的能力;思考问题多是求异性的、开放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2005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对于研究性学习主阵地在“课堂”;“标准”下的“多元”;灵魂是“问题”等认识,本人原则上认同。但有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不敢苟同,如“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研究性学习范畴,它与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中学历史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我认为至少在认识上有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自主学习”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运用“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建立在对儿童尊重信任上的自主教育观应成为未来教育的主导观念”。“物理学案导学”学案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创新物理学案。它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链接”“自学引导”“问题释疑”“课时训练”“创新提高”“学习札记”八个环节组成,各教学环节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它通过“学习目标”“自学引导”“课时训练”等环节设置,教给学生如何学习,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价值取向是民族化心理深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其消极成分对学生创新学习的负同影响有:“唯古是法”的权威化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匮乏;“家族至上”的家庭化价值取向妨碍了学生创新学习个性的形成;“注重整体”的整体化价值取向阻碍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官为本位”的功名化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目标的实现。只有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价值取向的现代化,才能克服和消除传统价值取向中消极成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