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由避战、逃租、躲灾引发的人口流动中,普通民众对于自身的流动去向和谋生手段有着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在这种自主选择权的影响下,唐后期河北地区普通民众的流动呈现出由北向南迁徙、积极投身商业活动和藩镇军队两方面特征.这种流动活动,一方面为唐后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河北地区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加重了唐后期河北藩镇社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为河北藩镇维持割据状态提供了大量的本地兵源,加深了河北藩镇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晓艳 《科技风》2012,(3):220+222
使相是在唐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官职.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被称为“使相”,特点是“在镇不在朝”.使相一职在唐中后期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在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的社会动乱中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藩镇割据产生影响.唐使相的发端,主要发生在玄宗时期.这一阶段,使相人数不多,但却举足轻重.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格局大变动,为使相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时期使相职能更多的是替天子巡边.  相似文献   

3.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8):52-53
古代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作为廉政建设中的一项有力措施,早在古代就被许多王朝广泛推行。西汉是我国最早推行回避制度的朝代。汉武帝时规定,除京畿所在的州、郡、县外,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几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占据了自秦朝以来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三分之一。从938年辽朝攻占幽云十六州开始,到1368年元顺帝被逐回蒙古草原为止,先后崛起于塞外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相继在中原建立了辽、金和元三个王朝,其间共计431年。1644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时,把西部开发作为一个战略重点,这是中央国家意志对西部开发的再次重大影响,也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长期决定性的作用。考察历史,这在中国绝非第一次。早在公元600年左右的大唐时代,就已经有了“屯垦戌边”的做法。当时、大唐王朝视西部地区为抵御外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并不是第一战略考虑。战略屏障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内陆腹地的安危。  相似文献   

6.
<正>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县等地,在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有少数分布。水族自称"睢",发祥于睢水流域,处于殷商文化圈。商亡,水族先民举族南迁。秦定鼎中原,征讨岭南,水族先民遂举族溯流进入都柳江、龙江上游的黔桂边境地带生息,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唐贞观三年(629),李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应州,随后  相似文献   

7.
陈锴 《百科知识》2021,(10):71-72
宋朝初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听取了赵普等文臣谋士的建议,以和平方式、分阶段收回了禁军将领与藩镇节度使的兵权.在这一过程中,宋太祖分别在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二年(969年)宴请禁军主要将领和部分藩镇节度使,随后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后人称之为"杯酒释兵权".  相似文献   

8.
孙微微 《科教文汇》2008,(9):165-166
王世充在隋末唐初割据混战中占据洛阳,建立过郑政权,不久即被唐朝灭掉。虽然王氏政权从唐高祖武德二年四月到四年五月,仅仅存在两苹多时间,便被秦王李世民所灭亡,其灭亡速度之快令人惊诧。但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唐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一个关键因素。王世充本人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影响的人物,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其地理位置独特,民族众多,据史料记载,古时羌、氐、戎等土著居民曾先后居于此地.隋唐时期,各民族逐鹿甘南,中央王朝、吐蕃、吐谷浑等均对该区域发展做出过贡献.本文主要探讨隋唐时期甘南地区中央王朝与吐蕃、吐谷浑间的民族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10.
高治 《知识窗》2002,(5):38
王某的父亲去世时,留有一些瓷器,但王某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价值.后来王某想装修房子,却因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瓷器而犯难.一日,王某的同学唐某来家作客,唐某在省博物馆工作,他表示愿意买下这些瓷器.王某很高兴,最后双方以1万元的价格成交.事后,王某得知那批瓷器年时久远,最少也值10万元后,王某便找到唐某要求返还瓷器,而唐某认为当时双方都是自愿的,不存在强买强卖,因此不同意返还.王某于是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11.
断旨 《知识窗》2008,(11):38-39
公元917年,刘美在番禺(今广东广州)自称皇帝,立国号犬越,建立南汉王朝,这个偏隅一方、只有55年历史的短命王朝,却修建了大量豪华宫殿,当时广州“三城之地,半为离宫范围”。君主一个比一个荒唐透顶,奢侈无度,王朝很快就被新起的宋朝军队覆没。  相似文献   

12.
和蕃公主向来是唐与少数民族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开天盛世到唐肃宗时的衰败,和蕃公主在与少数民族和亲中的地位是有变化的,通过这种变化,也可见得唐王朝的盛衰变化。  相似文献   

13.
沧桑蜀王陵     
公元10世纪前后,辉煌的唐王朝最后一缕霞光沉入了地平线,继而各路英豪纷纷而起,争夺李唐王朝广袤的土地和诱人的财富。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大地战争此起彼伏,大江南北竟有十几个割  相似文献   

14.
韩文宁 《百科知识》2012,(21):30-33
从中国的历史传统来看,都城的选址更多的是考虑到对国内的政治辐射力和对外的防御功能。凡强盛的王朝,一般多建都于北方,遂成就了西安、洛阳和北京的盛世辉煌。地处江南的南京则是一个例外,其钟灵毓秀的自然形胜,古时就被称为"储王气,藏英灵"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中国著名古都中占  相似文献   

15.
木子 《知识窗》2005,(4):22-23
当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市民艾迪·米勒的家门被敲响时,69岁的米勒正舒服地坐在家中的椅子上看电视.他打开门,看到两个便衣警察.其中一名叫做格雷格·法里斯的警官朝他喊道:"梅耶斯先生,你好!"米勒回答道:"你找错人了吧!"法里斯警官道:"没错,这就是你的姓名."  相似文献   

16.
陕西之于中华版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之就有"秦州自古帝王州"之谓。这不仅是说政治、军事之地理优势,而且指涵盖了更为深广的历史文化精神层面。因而中国历史周、秦、汉、唐,及近代延安属于强大王朝,无不应天顺民开创了几代盛世太平,由此聚拢了华夏民族鼎立于东方之林的国运气脉,奠定了秦地地缘上风善水之文化优势和民族精神根脉。这就是,秦地——中华版图之重;秦地——民族文化之魂;秦地——共和国精神之脉。对此予以深层文化认知,有助于秦地秦人秉承历史文化精神大气,提升区域民众的学养和素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的历程。就中央主干王朝针对其管辖下的各少数民族立法而言,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曲折发展时期、迅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8.
警鹅     
林长华 《知识窗》2010,(5):52-52
在不少人眼中.鹅显得呆头呆脑.只不过是盘中佳肴而已.其实这是低估了鹅的作用。在军警界.鹅是值得称道的助手。史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一个深夜.三州节度使李想率领九千名兵士讨伐吴元济.  相似文献   

19.
杨鑫洁 《百科知识》2010,(23):49-50
南宋初年,鼎州(今湖南常德)钟相、杨幺领导的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起义。起义军坚持近6年,鼎盛时势力波及洞庭湖地区7个州所属的19个县。传统观点认为这次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迫使朝廷先后7次镇压,并派20余人前往“招安”,给偏安江浙的南宋王朝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兰丽 《科教文汇》2013,(5):84-84,89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到达历代以来之最。唐朝建立伊始,唐统治者们就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广泛实行诸如休养生息、精兵简政、轻徭薄赋、科举取士等一系列制度,终于出现一个个太平盛世。繁盛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国家的法律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