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今天讲的内容是就四个法家人物,谈谈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四个人物是商鞅、秦始皇、刘邦和汉武帝。前后时间300年左右。第一个法家人物商鞅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第四个法家人物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以这四个人物为线索,把这个时期儒法斗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谈一下。 (一) 第一个讲商鞅。商鞅出生在公元前38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活了四十多岁。从公元前380—338年究竟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呢?当时中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细节摄神     
胡忠伟 《阅读》2012,(11):21-23
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写文章也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态、凸显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社会环境、描摹自然景物、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事物理的神韵和内涵,这就是细节摄神法。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出:"文学细节,实际是人物与人物的微小差异。着眼于细微处,而传达人物差异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遵循审美反映理论,以文本为基础,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由三个方面来阐述《杀手》中的人物形象,即典型人物的塑造、人物的艺术真实性刻画和人物的个性化描写。通过分析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所带来的审美效果,达到彰显海明威在"冰山理论"指导下独具匠心的人物创作及由此产生的经久不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时代、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如果一个作者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语言运用得简练、流畅、准确的同时,还能将其要表达的主旨很好地传递给读者,将文章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完美地展现给读者,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这个作者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但是,要想成功地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现出人物的语言特点,就需要作者用心地进行人物创造。《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也是人物语言运用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的对象是社会生活,是作为社会生活核心的人,是人的整个心胸和灵魂。心理描写是作家创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有重要作用。列宁说过:“小说的整个主题包含于个别的情节中,包含于对一定典型的性格和心理的分析中”。小说的特点就在于:作家可以大谈人物的性格,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名著。小说中的祥子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和揭示人物矛盾等三方面运用了典型艺术手法。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血腥罪行,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又广阔的社会图景。祥子的结局,无疑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逻辑的必然归宿。而祥子“这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与老舍先生对人物典型化特色的运用绝对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宋江和唐僧这两个人物形象,从外形上看两人迥然不同,而从内在特质方面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这两个人物身上都表现出根深蒂固的忠孝思想,都具有相似的优秀品格及性格弱点,同处于中心人物的地位却不是主角,都表现出三教合一的思想等等。这种相似性的出现,与文化传统、政治背景及作者本身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底层精英指农村中具有特殊才干、能力强、有文化、思想开放、有较大影响的人。而传统的管理者指农村中较大宗族或家族利益的代表人物。这两类人物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存在的分歧和利益冲突,导致了农村管理权由后者向前者的流动,村民选举大会是这种流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在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这一特征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小城人物的失落和孤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来人们争论颇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的问题以及某些历史人物是否具备民族英雄资格的话题进行简要论述,在列举他人观点同时,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观点,并就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的认识、民族英雄的认定、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一位讲理学的老先生——鲁四老爷的形象。这是一个十分反动而守旧的人物,是封建复古势力所崇尚的“理学家”,对这样的人物进行解剖,无疑有着深刻的含义,因此鲁迅在文章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就把这个人物抬出来示众:  相似文献   

15.
读书好时光     
周佳琪 《阅读》2016,(Z3):2
瞧!我们学校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有一棵"参天大树",每个树洞里都有一个树洞人物,一楼是童话人物,比如白雪公主、黑猫警长、睡美人等等;二楼是神话人物;三楼是成语故事人物;四楼是经典名著中的人物。看到树洞里的人物,能想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湘籍近现代人物研究》课程教学国内外研究很少,此课程是中国史学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湘籍重要人物的解读,深刻领会湖南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经验。专业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该课程的学术性,使学术性与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为一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专业教育的效率,促进中国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从《禁色》中提取和古希腊神话人物相关的描述,解读神话人物之隐喻;其次分析古希腊美学在小说《禁色》中的呈现和表达;从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美学这两个不同角度,解读希腊古典主义在小说《禁色》中体现,进一步理解《禁色》中希腊古典主义对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