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视报道人物同期声是记者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的讲话动作声响以及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是电视声画并茂的特点之一,它能够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空间气氛。因此,电视人物同期声对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给中国电视打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辰 《传媒》2001,(2):16-17
新闻:距现场有多远 在电视节目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最为学者们看重的。专家们对新闻节目的批评集中在两点:一是缺“现场”,一是缺“主持”。电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现场同步纪录功能,这是电视特别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因为缺少直播,前方记者采录的“现场”被编入新闻中成了播音的背景版,被“罐头”化了,而真正  相似文献   

3.
<正>同期声是指电子采录设备在记录视频信号记录并在重放时与视频信号保持同步的真实的现场声音。同期声是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当然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以我从事电视工作多年的经验来讲,电视节目制作的初期,专题片主观表现形式较多,主要由画面、解说词、音乐三个元素组成。以解说词为主,音乐使用最多,从头至尾一贯到底。音乐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只是无目的陪衬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期声大致可分为人物同期声和现场同期声也称国际声两类,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而电视体育报道当中的同期声多指现场同期声,可以说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在电视体育新闻中,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加上国际声,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也给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生动性等特点带来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电视编辑记者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在现场报道上做出特色.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可以大大缩短电视媒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述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是录音报道的一种。现场观察,现场述说,现场采录,是构成这种报道方式的三要素.一个基本特征,三个构成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叫做“现场报道.”根据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它的工作规律应当是:直观直说,先见先说,边听边录,先听先录。现场报道在我国广播中的广泛使用,只是近五、六年的事。这五、六年中,出现了不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无画面感是广播先天的弱点。对于广播中的其它节目,比如音乐类节目来说,无画面感是无关紧要的——闭上眼睛听音乐甚至比瞪着眼睛看电视上的交响乐团演奏要更舒服一些。但是,这一特点对于广播现场新闻而言却是一种缺陷。研究表明:人接受的外界信息有70%来自眼睛。但听众从广播接收新闻现场信息时却不能像看报刊照片、电视画面那样容易得到直观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所谓同期声,权威的解释是“电子采录设备在记录视频信号的同时记录的、并在重放时与视频信号保持同步的真实的现场声音。”它是电视画面的延续、引申和补充,具有电视所特有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期声在具体的运用和操作上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过多、过长,不仅延缓了节奏,拉长了篇幅,冲淡了主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同期声使用的规律,降低了电视的品位,倒了观众的胃口。给人总体的感觉是:“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事实上能够说明问题的并不都是甲乙丙丁,而是一两句切题点睛的话。在这方面,古诗文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声音在现场     
音响作为一种有效信息,是广播媒体特有传播要素。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搞好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说的音响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传播工具直播或者用录音机采录的客观世界的声音,包括人物谈话和同期声,而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口述。一、音响能够突出广播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手段上,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电视要强调画面语言,观众更注重视觉形象。所以说,在发挥和使用音响这一点上,广播比报纸和电视体现得更多,特点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我们知道,广播…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了钟祥电视台石长顺同志写的《电视现场短新闻的表现特点》(《电视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受到不少启发,同时也觉得该文所论及的电视现场短新闻的表现特点不够周密和全面。在此,我谈谈个人对电视现场短新闻表现特征的一些看法,以期引起电视新闻界同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1990年的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对提倡和鼓励国内新闻界写出、拍出、播出更多更好的现场短新闻无疑起  相似文献   

12.
现场报道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常用宣传方式。它要求采录播同时进行,录下的典型音响稍加剪接就是成品。所以,就遇到了解说场地位置的选择与现场解说基调的问题。一个好的现场报道,听后不仅使人感觉身临其境,而且象听一首歌曲那样,会从中获得美感。但是,也有这样一些现场报道,报道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电视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视深度报道方式已经在各大电视台普及,并且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但有些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由于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大道理、空道理多,现场拍摄的图像少,新闻信息量贫乏,深度报道的深透性大打折扣,一些本来很不错的报道题材因为无深透性而丧失了它的报道分量和引导力量。因此,电视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采录工作是整个广播宣传过程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采录工作是保证节目播放质量和宣传效果的基础,因此做好广播电视的采录工作非常必要。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介绍了采录工作的几个要点和步骤,希望对有效提高广播电视的采录工作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响在广播报道的研究中是一个常题:本文结合2011上海世博会大型系列报道的实战体会,就如何设计、采录、使用音响等问题,探讨了从音响的前期构思、现场录制和后期合成等过程的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16.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7.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年代,经济报道已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一些老生常谈,空洞无味,庸俗肤浅的所谓经济新闻充斥荧屏,败坏了观众的兴致。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所有新闻同行都在努力探讨的问题。 1994年夏天,笔者在乡下采访,遇到正在田间为棉农解决生产困难的省农业厅负责同志,便现场采录了《植棉大户有困难,政  相似文献   

18.
有的专家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应当说,这个界定从总体上阐明了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但具体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试图对电视现场短新闻的个性特点作一些探索。我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除了具有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等一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或典型表现形式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描述所见所闻,把观众带入事件发生的真实现场,中间穿插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人物的采访,最后由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谈话模式,是在现场传播三方——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交流中形成的一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是整档节目的主心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决定了谈话节目思想碰撞的效果。本文结合中美一些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对比性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评价渠道大致有三处:一是业内专家的评价,二是电视观众的评价,三是调查公司收视率的评价。业内专家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台长、总编、中心主任等电视台内的领导、电视从业人员、学者专家等。电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评价手段主要有观众来信、观众来电、互联网发帖等。调查公司对收视率的采集主要来自机顶盒采录、电视收看记录,从统计学原理方面解释收视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