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明确规定、监督的权限不清、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导致新闻异化现象出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进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利用现有法律进行有效合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自律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和完善新闻立法是推进新闻舆论监督法治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舆论监督数量的增多和力度的加大,引发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被冠以“新闻侵权”而让送上被告席的事情屡屡发生,由此给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带来的困扰和负面影响也不小。 由于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法律上并无豁免权,更由于新闻媒体在法制社会中同样是一介法人,所以,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搞舆论监督时,必须高度重视“新闻侵权”问题,使舆论监督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能对社会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揭露,其性质是社会传播活动,是新闻媒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新闻媒介监督具有较广的监督范围,不同的监督方式具有不同的效力范围,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其法治水平有密切联系.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记者应不断加强个人的法律修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为切入点,就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途径,希望对相关记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律范围内有效地进行?同时,法律如何依法支持正当舆论监督,保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新闻纠纷与法律责任学术研讨会上,新闻和法律界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样化,新闻报道的手段也不断丰富,特别是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乔装暗访、偷拍偷录等隐性采访手段,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即诸如此类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否应当有所节制。不久前,就有湖南某电视台派出俊男“勾引”女青年,以测试其对爱情是否忠贞而惹出纠纷。记者的新闻作品侵权固然要承担法律责任,记者因自己的采访方式不当也可能诱发争议,甚至会闹上法庭。为了规范记者的采访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新闻诉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多“,新闻官司”时常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新闻自由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活动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内进行。这些,必然就涉及到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7.
张萍 《今传媒》2012,(12):29-30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乱纪以及不良行为,通过新闻报道揭批,达到惩恶扬善,保证社会良好运行秩序的手段,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体制、机制、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几点建议:推进我国的政治和新闻体制改革,给舆论监督空间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完善新闻立法,建立和健全媒体从业人员的保障制度,规范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法律管理网络舆论,有效合理地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中新闻侵权缘何有"三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闻侵权问题也呈现出"三多"趋势,即新闻侵权现象多、官司多和败诉多.这令涉案的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进退维谷,不胜其扰.  相似文献   

9.
新闻从业者过失性违法行为简析四川经济日报李作民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极为重要。当前,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新闻官司日渐增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闻从业者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欠缺。在大量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  相似文献   

10.
闫刚 《新闻采编》2009,(2):37-39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纠纷也在逐渐增多。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新闻官司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的日渐浓厚和公民与组织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舆论监督方面法制的相对落后,无法可依.如何做到法律与新闻两相依,不仅能切实保护新闻自由,而且切实保护被监督者的权利;不仅能惩治新闻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行为,而且能惩治被监督者抵制新闻媒体监督权的行为,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新闻舆论监督要纳入法制轨道,应该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闻侵权问题也呈现出“三多”趋势,令涉案的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进退维谷,不胜其扰:即新闻侵权现象“多”、官司“多”和败诉“多”。  相似文献   

13.
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以及每个公民的权利,在开展舆论监督的同时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新闻媒体和公民两个角度讨论如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指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活动;作为公民要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和知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化,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在新闻与法律关系方面出现了新闻官司的问题,也就是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的问题。这是在新形势下新闻界和司法界面临的新课题,并日益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之确立离不开媒体,一支政治素养高、法律意识强、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传媒队伍,必将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促进者。新媒体时代传媒人必须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才能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编辑记者应如何坚持政治方向、加强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在采编工作中如何遵守法律准则,旨在引起传媒工作者对新闻职业行为的思考,认识到法律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民众的高度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新闻摄影手段来开展舆论监督,正确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在舆论监督中创新地发挥新闻摄影独特的视觉形象价值及传播力量,与文字相得益彰,形成强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合力,扩大受众面并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从而充分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当前新闻从业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的日渐浓厚和公民与组织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舆论监督方面法制建设的相对落后、无法可依。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问题,日益引起新闻界及关心新闻立法的人们关注。一、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今日我国的治国理论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和立…  相似文献   

18.
郭卫东 《现代传播》2003,(5):121-122
新闻舆论监督需要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坚持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依据一定的规范来进行 ,这是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但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中媒介和记者常常遭遇新闻侵权诉讼。何为新闻侵权 ?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 ,以故意捏造事实或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它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 ,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 ,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 ,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新闻侵权诉讼被用来作为对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新闻监督的深化,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打新闻官司的问题,这就提出了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难"是舆论监督新闻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要渠道,强化舆论监督新闻采访技巧,对于提升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发挥,舆论监督新闻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和喜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