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首歌曲的高低缓急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于是我们感觉乐音很美、很享受,音乐的美感由此产生。阅读,也有一定的节奏,只是我们不一定感觉得到而已。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节奏?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些怎样的表现?怎样有效运用读的阅读节奏来加强刊物的可读性?这是办刊人应当把握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吕英 《视听纵横》2008,(1):108-109
节奏是物质运动变化周期的标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节奏。如自然界中四季的转换、潮起潮落、月亮的圆缺变化等。在艺术领域,节奏更是十分明显,音乐中的节奏令人动情,舞蹈中的节奏令人跃然,诗歌中的节奏使人陶醉,文章中的节奏引人入胜。单调乏味的节奏使人生厌。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节奏  相似文献   

3.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往往有很多方面值得细细探究。从题材的选择到画面的拍摄,从谋篇布局到后期制作,无不经过主创人员的一番苦心经营。笔以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所以引人人胜,除了题材因素之外,其要领取决于节奏安排的技巧。节奏安排得当,就能激起观众欲罢不能的收看欲望;相反,不注重节奏,不加选择地堆砌一些生活事件,就会流于“自然主义”,作品难免陷入拖沓沉闷的泥沼,更遑论调动观众的情绪了。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奏在电视纪录片中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变化的根据,外部节奏则是内部节奏的进一步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过程中,赋予电视纪录片内容及形式以节奏,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对实现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有效收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瑛 《视听纵横》2005,(5):67-68
电视人爱谈节奏、爱用节奏、爱玩节奏,但节奏犹如萦绕于节目灵魂中的精灵般难以把握。节奏玩得好了,镜头给人以畅快淋漓、游刃有余的感觉;反之,则不免弄巧成拙。因此,想要把握好节奏,首先就要学会熟练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冰冰 《视听纵横》2003,(3):102-104
音乐电视的节奏是在声音与画面的流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节奏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视觉之中、包括空间的物体存在形式之中。从线性的传送方式看,音乐电视的节奏可分为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又可分为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中,有一“快”一“慢”,“快”的是倪萍,“慢”的是赵忠祥。有时把他们两人作一比较,笔者就想,他们两人的语速如果能“中和”一下,那该有多好啊!倪萍“快”是因为她主持“综艺大观”,节奏本来就“快”。可是,看多了“人与自然”这个节目,总让人觉得赵忠祥的主持节奏太慢了,让观众们等得有些心急。赵忠祥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的解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那亲切的语气和圆润的腔调,使观众们感到好像有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给自己讲故事迄今为止,有许多解说员竭力模仿他的腔调,仍然无人可及。赵忠祥…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处处存在节奏,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一个常用的术语,“节奏之于艺术品,犹如经络之于人体,人们只能凭着对作品的理解感到它的存在。”影视艺术自然离不开节奏,它是影视工作者创造出感人视听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节奏在访谈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节奏的快慢决定整个访谈节目的基调,它可使节目像大河一般奔腾不息,声势浩大,也可以使节目宛如山间小溪一样绵延不绝。在访谈节目中,不同的节奏会在观众心中敲打出不同的音符,或是轻松活泼,或是深沉凝重。  相似文献   

9.
节奏作为一种审美要素,贯穿在电视专题片的各要素之中。好的节奏,可使观者产生心理的愉悦,伴随着美好的心情去感知内容;反之,节奏较乱,易使人烦燥,产生对内容感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存在于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艺术作品的节奏,通过自身特定的表现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并受到感染。因此,节奏是艺术作品的经脉,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是直接通过视、听形象的变化来体现的。在此,我着重谈谈电视专题片画面节奏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视剧是否能够吸引人,自然与该剧的题材、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电视剧的节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视剧的节奏问题说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要真正把握好一部电视剧的节奏又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述勇 《视听界》2007,(3):97-99
画面作为电视艺术最重要的元素,怎么处理好它的节奏尤为重要。画面的节奏处理大都是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时完成的。 一、景别和角度变化 这是每一个场景拍摄必需的,并不必然带来节奏的变化,但是主要景别的运用和主要角度运用及变化仍不失为一种节奏处理的外在条件,也为后期的剪辑提供了节奏处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要闻版如何体现工人报的特色蔡虹一张报如果比作一个人,要闻版便是这个人的露面之脸,这张脸如何,是亲切传神、生机盎然、趣味十足,还是面目呆板、表情冷漠、让人生畏,这是报纸编辑时刻要注意的问题。在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今天,读者把报纸一拿到手...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9):39-39
现代都市的节奏让花前月下变成直奔主题,于是流行闪婚。女人们爱恋的购物天堂里尽是匆匆的脚步,于是催生导购。而最花费精力的家庭大事记——装修,更有无数人闻之色变,感叹:装修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5.
贺霞 《声屏世界》2004,(6):43-43
文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应有行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节奏在节目主持人创作中不可缺少,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有声语言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直接给受众种起伏跌宕、有声有色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写作中,有一项很重要但很少被人注意的技巧,这就是文章的节奏。 节奏,原是指音乐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一张一驰,文武之道”,新闻报道亦不例外。让那些精选的词句在版面上跳起舞来,是那些有进取心的记者不懈的追求。 文章的节奏与文章内容紧密相连。例如报道葬礼,节奏缓慢;报道抢险,节奏急促。节奏感是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用词语、句子和段落都能  相似文献   

17.
从美学上来说,“节奏”应该是属于形式规律范畴的,而和谐则是节奏的最高美学境界。寒暑相推,四时代序;陵谷相间,岭脉蜿蜒;劳动张弛,工作急缓,自然和生活中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虽复杂多样也错落统一的和谐。也有人说,节奏来自运动,是宇宙万物间的一种活动现象;有人说,节奏是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感觉,是人们感悟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所谓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虽然这是一个音乐的概念,但它却被广泛地使用在各个领域,如人的心脏跳动是有节奏的,戏剧表演也  相似文献   

19.
我们习惯于用节奏描述音乐、体育,用这个词作为度量人们生活尺度。“节奏”这个词现已不知不觉走进了电砚圈中,因为电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如此之大,当生活中充满着节奏时,节奏在电视中也无处不在。一、栏目的节奏1.宏观节奏90年代进口大片的引进,冲击了中国的电影人,也同样震动了电砚人。好莱坞式的电影节奏给我们以启迪:中国的电视发展拥有自己的土壤和生存方式,我们在创造着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迟早要和国际传媒接轨,这个系统中东西方的两种文化,势必要兼容。电视在中国已经成为“文化快餐”,因此节…  相似文献   

20.
品味 《出版参考》2010,(7):51-51
普罗旺斯人的生活节奏不同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而我们贪心地以城市的节奏去捕捉人家一生一世都在慢慢品味的东西,就像握一把沙,越用力,流失得越快,最后什么都留不住。于是,我们停下来,在普罗旺斯,开始一段宁静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