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新闻节目品种应运而生.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巨大。这就是形形式式的“说新闻”电视节目,如南京地区的“直播南京”、杭州地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区的“新闻日日睇”等等.这些节目一出笼,就深受观众追捧,通常在播出的首月就能登上当地节目收视率的前十名排行榜.播出一季度后,都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当地新闻电视节目之一。这是一种新的舆论传播动向,它所带来的效应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晓慧 《新闻世界》2012,(3):120-121
按照电视节目的播出形态来说,可以分成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在当今大力倡导直播节目的情形下,录播节目仍有巨大魅力,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节目。对于录播节目,录制现场和播出节目之间有很多大的区别。本文就以时下热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栏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录制现场与播出节目差异。  相似文献   

3.
孙显军 《记者摇篮》2004,(10):22-23
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指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相互交流、各抒已见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领航者.嘉宾则是谈话现场的核心访谈对象.现场观众是整场节目的积极参与者。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访谈者,面对面沟通,实现谈话节目的第一次传播行为,即人际传播。其次整场谈  相似文献   

4.
观众对各个电视台相互克隆的电视节目的兴趣正在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在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各个卫星电视节目的今天.那些内容形式相互雷同,掺杂了大量水分的节目再加上无休无止的商业广告,使观众大倒胃口。电视本来是作为最直接.最通俗的接近观众的一种媒体而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的。然而.现在有相当多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缺少对观众的吸引力,这已经成了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许承勇 《视听界》2002,(3):28-28
《南京零距离》定位为一档直播的“新闻与资讯”节目。作为主创人员之一,我“对观众的信息服务”这一观念主导下,找到了一块全新的天地。求新求变出奇制胜出奇制胜首先要有“奇招”,尽管  相似文献   

6.
欣赏指数与电视节目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台经营的品牌化是当今理论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课题。同时也是电视台.电视节目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可是品牌化的标准是什么?品牌化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收视率调查和曲高和寡的欣赏指数调查.究意谁更能说明品牌的“含金量”呢?我们尝试把欣赏指数与节目的品牌化联系起来发现.欣赏指数所反映的节目内在质量.观众满意度和忠诚度等等要素.对于电视节目的品牌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弥补收视率调查的诸多不足.创造更健康、更积极的高品质电视市场。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8.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谈话节目语体的叙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时兴电视谈话节目,还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观众收视趣味的变化和对参与电视节目的要求的增加,也由于欧美电视风行一时的“脱口秀”的影响,电视谈话节目渐渐地红火起来,一些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或者谈心节目,主持人把嘉宾请进演播厅与观众双向交流,直至成为今天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12):69-70
节目受众:从接收者到互动传播者。社交网络使得观众的收视行为不再是孤立地接收.而是嵌入到社交网络之中.传统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单向互动.被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节目的三方互动所取代,加强了观众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粘连.使得电视节目向更广泛的人群渗透.电视观看行为也日趋社会化。节目内容:从专业生产到用户再造。  相似文献   

11.
赵舟敏 《东南传播》2010,(6):144-145
在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现在,如何让旅游节目能在众多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中占到一席之地显然是个需要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的旅游节目不仅仅是单单给观众介绍单一的景区风光宣传片,观众想从旅游节目中获取到更丰富也更有深度的内容。该文试图从电视旅游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才能做好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电视旅游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吴玉兰 《新闻界》2001,(5):65-66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TALK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口头言谈是谈话节目的呈现形态,对设定论题的诚恳探讨以及探讨中思想的交流与争锋是节目的基本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  相似文献   

13.
胡韬 《新闻前哨》2006,(8):82-82
现场观众要成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角,首先要打破节目创作生产的思维定式,把现场观众同谈话节目的主嘉宾同样对待,在围绕主嘉宾做章的同时,还要适时地创造更多机会安排现场观众“发言”。此外,就是要全力调动现场观众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14.
电视直播或电视节目直播,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电视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将现场发生的事件,同步地演示在观众的电视屏幕上,让观众有亲临其境的现场感甚至参与感。电视直播不但要求组织策划者有相当娴熟的艺术功底,还要求他(们)能够运用电视的高科技特点,把“软件”与“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节目内容通过综合制作切换,技术运用,向千百万电视观众奉献精彩纷呈的图像画面和悦耳动听的电视伴音。电视直播的技术要求电视节目直播是图像艺术和电视技术的运用,技术的运用在于充分发挥电视设备的功能,而艺术就是电视…  相似文献   

15.
面临新世纪中国电视全频道竞争的态势,每一个频道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让每一个节目尽量多地吸引观众,满足特定观众群体的需要。那么,怎样的节目可以吸引观众、满足观众需要呢?本文试从节目内容的角度,探讨一下成功的电视节目,到底具有怎  相似文献   

16.
韩霞 《记者摇篮》2009,(3):37-37
“谈话类”节目是一种从国外借鉴来的节目样式,是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她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一项近30年的空白。这一类型节目的诞生,对于中国近十亿电视观众来说,不仅多了一种可以目睹真人、真事,而且还可以听到甚至参与其中畅所欲言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1996年3月创办的《实话实说》,可以说是这类节目的“首席代表”。自实话实说获得成功之后,  相似文献   

17.
李西莉 《新闻知识》2005,(11):57-58,51
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电视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大众传播工具。然而,有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对于电视节目,40.6%的观众认为“部分娱乐节目有庸俗化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38%的观众认为“节目形式互相抄袭,雷同”,28%的观众认为“高水平的演唱会、音乐会太少”,18.4%的观众认为当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分追求豪华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包括新媒体都更多地采用了直播的形式,以更快捷的速度和最独家最新鲜新奇的内容留住观众的眼球,争抢电视的收视份额以及潜在的广告和商业市场.所谓直播指的是一个节目实时播出的状态,它的优势是快捷、同步、时效性强,可以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实时的现场互动.这些现在进行时的直播节目,已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新闻和综艺类的直播,更包含了专题类、益智类节目.这时,直播节目中的主持人就要运用平时的文化积淀和经验累积,在各自不同领域的直播节目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森 《新闻传播》2009,(6):87-88
中国电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从“独唱”到“合唱”的跨越(独唱:指媒体单向播出:合唱;指媒体与观众的互动)——直播节目成为实现这个跨越的标志、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各类直播节目纷至沓来.各层次的嘉宾走进了直播间.电视节目实现了“合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论电视版式(模板)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德安 《新闻界》2005,(6):40-41,39
2005年7月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指责“超级女声”侵犯版权。他们认为,由湖南卫视和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节目设置上,与Fremantle Media拥有版权的Idol电视节目模板非常相似,即从最初全国报名到歌手参加比赛、评委点评,再到观众投票选拔,直至最后优胜者签约唱片公司,电视制作公司联合电视台都对其全程跟踪进行直播。我们暂且不管谁是谁非,结果如何,但Fremantle Media的“指责”确实是一个信号,它在提醒我们中外电视行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围绕知识产权所产生的争端将为时不远,电视节目版式(模板)将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