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萍主持文化节目的时候,有人评价说不好,不合适。倪萍自己也承认:积累不够,文化底蕴不够,有点儿吃力。而最近看了她的《聊天》,却觉得象是为她定身度做,挺协调;朋友们也说蛮好;象一个热心肠的邻居,很淳朴,很有亲和力,挺实在的。从文化类节  相似文献   

2.
把握激情     
红梅 《声屏世界》2003,(6):38-39
激情,很有张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们的热情。尤其是互动的激情会最大程度地震撼人心。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家都很熟悉的三位主持人的不尽相同的激情表现。 “倪萍的感性激情”:倪萍的激情是感性的、外露的,也是动人的,她的语言表现形式暗合了她内心情感的深厚,让我们不自觉地被她感染,被她触动;“黄健翔的冷激情”:黄健翔声调平平,既不高亢也不昂扬,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较受观众欢迎,较具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理论界关于倪萍的研究和评论性文章也一直未断。尤其随着倪萍去年告别“综艺大观”,走进“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她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见解更加莫衷一是,褒贬不一。这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理论话题,即“倪萍现象”。去年年底,本刊专门组织和举办了“倪萍现象”小型研讨会,特邀倪萍与几位学者座谈,以期对此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这也是本刊继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主持人文化超越‘东方时空杯’有奖征文”之后,希望继续将节目…  相似文献   

4.
1996年,也许是倪萍最力不从心的一年了。自《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播出后,非议四起。用倪萍自己的话说,是“一辈子挨的骂都集中在这半年了”。在这些“骂”当中,最突出的是“倪萍没有文化”之说。这显然是极而言之的、一言以蔽之的“酷评”(Diatribe)。在这些偶见报端的似乎有点缺少责任感的议论面前,倪萍对记者说:“说一个主持文化栏目的主持人没有文化,确实令我很痛苦。”(《屏幕周报》49期)后来,我们读到了倪萍的文章:《倪萍:自述与自视》(载《现代传播》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自述》),不久…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精装本、简装本,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新作,也是人教社拓展大众图书领域的新产品。这本书将倪萍近两年画作和随笔文字的精品合而为一:她的画多借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写意,于平易中呈现人生感悟;她的文字幽默睿智,感染力极强,充满生活气息。这本书是倪萍老师对自己艺术人生的独特诠释,也是她对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精装本、简装本,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新作,也是人教社拓展大众图书领域的新产品.这本书将倪萍近两年画作和随笔文字的精品合而为一:她的画多借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写意,于平易中呈现人生感悟;她的文字幽默睿智,感染力极强,充满生活气息.这本书是倪萍老师对自己艺术人生的独特诠释,也是她对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很高兴出了个倪萍,她已不仅仅是姓倪叫萍的单个人儿,更是一种电视界的主持现象。应该庆贺倪萍,如此成功地在祖国电视界留下足迹,是所谓成功之人。其实,就像"风格"一词一样,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不同演员有不同风格,不同的主持人自然也就有不同的风格。社会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风格不同,才组成千姿百态的社会,若是相同,不如其余人死掉,只让一人代表人类活在世上得了。看到这一点儿,倪萍对别人评论大可不必不安。那些在各大小报刊上批评倪萍大过表演十没文化者及那些在同样报刊上赞扬或吹捧或政励倪萍者,无非是关注倪萍。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8.
倪萍四题     
在当今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对于倪萍的研究,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中应当说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倪萍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典型,的确也构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最近几年陆续读到了一些研究倪萍的文字,对于倪萍褒贬不一,这里不想作简单评价.笔者认为,对于倪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就倪萍谈倪萍的层面上,应当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去观照倪萍,这样或许会有一个较为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一、倪萍是一个符号当人们用热情的话语赞美着这位《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日子》成书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懿翎 《编辑之友》2001,(5):38-40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要首先承认自己是用拙劣的强制之举认识倪萍的.1997年冬暮的时候,我搞到了倪萍的呼机号码,我每天平均呼她三次以上,而且连续呼了近半个月.倘若当时我稍作冷静的忖思,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赧然,倪萍不是一部供人阅览的文献,倪萍更不是茫茫黑夜前的最后一道晚餐,任意横征暴敛他人的宁静与时间,该是大不当的.倪萍没有让我失望,尽管当时她正忙碌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她还是给我回了电话,说年后再联系.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说起倪萍的时候,许多人会把电视荧屏上的倪萍和生活中的倪萍当成一回事儿,固然作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首先是由倪萍本人塑造的,但同时也是电视媒介塑造的,她还是社会需要塑造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萍已成为了一个符号或者说成为了一个角色,她是个人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三位一体的结晶。因此,倪萍的成败得失并不完全是由她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三种角色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结果。理解与评价倪萍应当从这三种角色的关系入手,方能得出比较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倪萍的主持艺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朋友告诉我,他看了倪萍的《日子》,惊奇于倪萍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流畅。这位朋友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又不改文人秉性,散文写得漂亮,素为我所敬服。他说的当不会错。次日,我便冒雨到书店买来《日子》读。 果然,《日子》很单纯,又很成熟;很清新,又很沉重;很朴实,又很深刻;很谦逊,又很自信;很生活化,又很耐人寻味品评。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它。最重最浓的感觉是被带回了童年,带回了童年的乡下。 倪萍在她的这本19万字的自传中,从童年写到现在,内容当然是丰富的。其中有失败的痛苦,有成功的欢乐,有人际交往的得失,有个人婚恋生活的酸楚。在我看来,写得最好最有价值的,还是她写童年时乡下生活的章节。如她对姥姥的描写,真实、热烈而又坦诚、率真,用细腻的笔触挖掘出了人性中善的蕴藏,如清泉淙淙石上流,又不时形成小瀑布,激起团团浪花。“姥姥是一座老房子,是与我生命同在的一棵老树。”倪萍的自题是在姥姥面前发自内心的娇嗔,充满了诗情画意。她的姥姥虽然是地道的乡下小脚女人,虽然只上过半年的识字班,但做人的道理却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心善,手巧,会讲故事,疼爱儿女而又管束极严。有这样一个姥姥是她人生的一大幸福。她从两岁就由姥姥从青岛接回乡下,生活在那个叫水门口的小山村,直到上学才  相似文献   

12.
论倪萍     
论倪萍应天常观众对主持人的共同衡定标尺是“真”,而倪萍的形象是真诚清新、谦恭随和。但是为什么到了倪萍如日中天的时候,观众都忽然叫道“该换人了”!?倪萍进入了她的“高原期”,倪萍追求真诚,但是她的演员历史使她的戏剧化行为、模念惯性在不自觉中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刊中刊     
《视听界》2001,(2)
2000年10月21日晚上,位于常州关河路上装饰一新的武进影剧院座无虚席,庆祝武进电台调频广播开播十周年,武进电视台成立五周年暨武进广电中心全面落成庆典文艺晚会将在这里举行。晚会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此前,倪萍在杭州主持西湖博览会,当她登上武进广电中心228米高塔的旋转厅时,她不由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一个县市广电中心会建得这么宏大、这么漂亮!”当她接过主持台本,其中有一段《滆湖水,广播情》的朗诵,  相似文献   

14.
老童 《青年记者》2012,(18):11-12
今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报到点被记者围住.当记者们问她今年的提案时,倪萍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不说,不说,你们总是歪曲我的意思!”经过了去年的“中国脊梁”风波,倪萍面对记者再也不敢“滔滔不绝”,她表示:“我今年就是要当哑巴.”  相似文献   

15.
毛旭明 《青年记者》2015,(10):35-37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进行采访,我们的作品才能拨动观众心弦。好作品大都来自于记者的坚守。”——周洋文她说她很胆小,可是在职业状态下她敢冒着超强台风出海拍摄;她说她很怕冷,可是她能在冬日的寒风里苦等3个小时,只为了能够拍到一个镜头;她说她很怕疼,可是她却能在扭伤脚后,一边喷着云南白药一边拄着棍爬楼梯去采访。“挺狠”和“折腾”是同事对她的共同评价。生活中她很“大条”,甚至都理不清自己的书桌;工作中她又  相似文献   

16.
回家     
德里克站在卫生间门口,望着妻子菲尔纳迅速而又整齐地收拾着行装.想到她要出差,感到挺有意思.妻子踮起脚吻了吻他的脸颊.看到她脸上淡淡的红晕,他知道妻子很兴奋.她要开始新的工作,也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德里克感到很紧张、很陌生,甚至感到像是被遗弃了似的."高兴点,"妻子对他说,"只有两个星期,我就回来了."可他面临的这两个星期,却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17.
倪萍长得漂亮,但是平心而论,她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仅靠出众的姿容而一炮走红、一蹿上天的。随着我国电视节目板块化、栏目化的发展趋势,节目主持人群体正在形成。群星闪烁,但明亮的星辰时隐时现,人们会觉察到节目的主创人员发掘最佳人选时在急躁的期待。这时倪萍出现了。她以亲切动人的形象和带有个性色彩的节目主持艺术,在九十年代刚开始时,给荧屏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她“突然”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公允地说,当时知名度较高的成方园、王刚已经把“综艺大观”主持得颇受欢迎,这给当时尚没有什么名气的倪萍主持这个收…  相似文献   

18.
回家     
《出版参考》2005,(11):6-7
德里克站在卫生间门口,望着妻子菲尔纳迅速而又整齐地收拾着行装。想到她要出差,感到挺有意思。妻子踮起脚吻了吻他的脸颊。看到她脸上淡淡的红晕,他知道妻子很兴奋。她要开始新的工作,也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德里克感到很紧张、很陌生,甚至感到像是被遗弃了似的。“高兴点,”妻子对他说,“只有两个星期,我就回来了。”可他面临的这两个星期,却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19.
天下谁人“真”识君──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郑志东,靳纯刚,张志刚荧屏上风采华丽的倪萍,已为亿万观众所熟悉;生活中并非辉煌的倪萍,却为多数人们所陌生。通过电视画面,我们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近倪萍,但她到中国新闻学院做讲座刚下车时许多人竟没认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人看来,倪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生涯是相当顺利的。她以一个有相当知名度的电影演员的身份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影响巨大的“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几乎立即就以其清新、朴素、随和的台风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并且获得了当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最高奖项“星光奖”。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主持人,她得到了大众与专家的一致认同。直至今天,倪萍仍然是荧屏上最引人注目也最有台缘的主持人之一。然而坎坷也就接路而至,仅仅一年之后,挑剔的观众开始对倪萍的表现提出各种指责,先是集中予她在节目主持中的“表演”意识,而后又更为“深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