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时期。在新诗创作中,湖畔诗人的爱情诗集中体现了五四风貌。汪静之的代表作《蕙的风》描述了年轻的作者笑中含泪的恋爱历程,表现了作者直爽大胆的恋爱追求,在意象塑造、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展现了爱情诗的青春品格,为五四诗坛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研究结论得出:由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人物塑造及故事情节不仅达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因为不断地突破读者的预设而维系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弹性和张力,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中国古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时期,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原始风貌真实写照的风情诗.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5.
寇静 《文教资料》2011,(10):23-24
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它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读者期待受挫的分析,再现了小说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爱玛》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且揭示出.译者虽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仍能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隐秘的角落》作为一部悬疑片,打破了传统悬疑片寻找凶手的常规套路,将焦点落在挖掘剖析事实真相上,考验观众自身的经验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突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造就了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极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波特莱尔与魏尔伦,而另外几位重要诗人如马拉美、兰波等则对之影响甚微。本文从影响和接受的双重维度分析了出现这一厚此薄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八月的乡村》是一部反映东北革命军英勇抗战的力作,同时对战争状态下旧中国农村中农民的心理做了比较真实而丰富的刻画。但今天看来,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这部小说在整体结构布局,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专家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关注于文本的理性分析、情感评价与价值判断,对文本的本质问题进行纵深性"切割"式解读,在文本解读理论模型上会更关注于文本、作家和时代创作等多元信息;而对学情要求的观照、对文本细读程度的把握、对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文本批评。  相似文献   

11.
读者反应批评以重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著称.本文试图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读解马克·吐温的<丈夫账单中的一页>.通过这篇微型小说的阅读,找出文本中的空白,从而揭示其中的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初读小说,全文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冷漠及夫妻间的婚姻危机。然而,在阐释行为中,阐释者与被阐释物间的不同"理解视野"的交会融合及每一个读者特殊的"期待视野"使小说的主题有了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在情节、人物形象及情感表现上都留有大量空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两部作品揭示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虽生犹死的生存状态符合中国青年的期待视野,并引发他们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几百年来,童话《小红帽》的故事不断地被改编。故事中几个主要角色和寓意一直随着时代而变迁,甚至演变到与最初版本完全不同的地步。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则童话的演绎体现了不同时代对该题材的不同接受,反映了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被打破,并建立新的期待视野的历史过程,进而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体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他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朗费罗现象"在于它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了读者完美的"召唤结构"。依据接受美学的批评理论,以朗费罗的《箭与歌》为个案探讨其在中国流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栋飏 《海外英语》2013,(9X):145-147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该文选取明清小品集《幽梦影》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关注译者作为原作读者和译文作者的双重身份,运用接受美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期待视野"和"空白",分析林语堂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三个层面(笔墨层,结构层,意蕴层)之美。  相似文献   

19.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小说以西方世界熟知的文学经典大家艺术手法作为构造中国现实的建筑经纬,而丰富复杂的中国历史与现实、民间艺术、传统文学手法等则成为这一宏大建筑的一块块砖石,构建出一个中西结合的独特世界。对于各国读者乃至诺奖评委来说,在迎合阅读期待与制造期待受挫这对矛盾中,既满足了欣赏者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恰到好处地不断刺激读者已有的阅读先验,又以读者较为熟悉的形式拨通了理想的解码器,迎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在刺激与迎合之间保证了其作品强大的召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