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苏州西部环太湖地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物产资源、人文资源。未来苏州西部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应以特色农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带动环太湖旅游经济发展,打响“苏州太湖”品牌;并以度假区为龙头,加快形成集国际会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太湖旅游经济产业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六里坪镇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立足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服务车城十堰、建设城郊经济”的主题进行人才资源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1亿元,财政收入达158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580元。一、不断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科学分析本镇人才开发的现状,进一步增强人才开发的紧迫感,是抓好人才开发工程的重要前提。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人备受鼓舞。内蒙古12个盟市中有一半在这个范围内,共占地48万平方公里,人口757万。内蒙古自治区西起东经97°10′,比陕西、宁夏还要靠西,所以,内蒙古人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有责任有义务主动做好这篇大文章,决不能拖了其他省区的后腿。  相似文献   

4.
新疆86个县市中有63个常年种植棉花,其中植棉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33个。棉田面积扩大,单产提高。增加了棉农的收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但我国棉纺织能力的迅速发展必然使棉花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新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棉花产业带,面临着不断挖潜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荆楚风景线     
郧县教育为农村经济“导航”新年伊始,郧县教委即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信息,少技术,经济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教育兴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把过去的发展校办产业“单为学校创收”改变为现在的“既为学校创收又帮助农民致富”,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校办产业,加强了校办基地的示范指导作用和产业项目的引进开发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切实解决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全县已利用校办基地举办各类种植适用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农民2.3万人(次),其中钳蝎养殖已辐射到17个乡镇1500农户,3500户农民参与了姬菇种值。郧县教委重视校办基地建设和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作为跨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天水“十五”期间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确立“统筹规划、重 点开发、突出特色、规范经营”的原则;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大力开发和完善景区景点及辅助设 施建设,找准突破口,确立城市定位,改善旅游环境;并辅之以转变观念、超前开发、加大投入、扩大宣传 等措施,天水旅游经济的振兴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如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09年贵州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贵州经济突破口提了出来,将基本省情定位为欠发达、欠开发即“双欠”的贵州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虽有“小上海”之美称,但这只是对解放后占有区位优势和有经商之好的独山人的一种赞誉,它只是非公有制的基础与雏形。在全国与全省的大物流、大流通的环境下,独山虽然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但独山的众多矿产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相似文献   

8.
新洲作为特大城市武汉的近郊县,在世纪之交的现代化建设热潮中,应当显示其特殊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共新洲县委、县政府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重大历史责任,在制定“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提出建设“经济强县”的同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县”。这“两强”目标极大地鼓舞着全县90万干部群众,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成熟的、有胆识、有战略眼光的领导集团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决  相似文献   

9.
咸宁市是一个新成立的中等城市,辖一市一区四县,共有122个乡(镇、办事处),1754个行政村,总人口2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万人,占总人口的84%。区域经济以农村多种经营为主要特色,在全国享有“桂花之乡”、“楠竹之乡”、“猕猴桃之乡”、“苎麻之乡”的盛誉。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使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着力实施“百乡千村教育兴农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 ,对西北的开发建设 ,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初至 70年代 ,西北出现了两次经济开发的高潮。第一次是 5 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建设 ,第二次是 6 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这两次经济开发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 ,在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部门平衡的同时 ,贯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导思想———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两次西北开发成就斐然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一个有90万人口的丘陵县,在校学生14.7万人,有完中6所、职中2所、初中86所、中心小学66所、村小712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的制约,1988年前全县农村初中、中心小学没有一所学校有实验室,只有少量零散的仪器,全县仪器价值在80.3万元,由于管理不善,仪器设备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两室”建设与管理,发挥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仪器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自力更生,广开财路,努力建好“两室” 截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仪器设备价值80.3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黑龙江省林区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分布不均衡、培育模式匮乏、区域利用种类不明确以及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对林下资源综合利用应遵循的原则、规划布局、区域产业带划分、立体培育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飞雁模式是关于地区间经济传递的一种理论,它打破了梯度发展模式关于“梯度最小率”原则的局限性,揭示了跨地区发展中的“跨越式”特性、定向诱导性、制度创新和产业高度化等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符合这一模式的要求。在设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时必须定位在高科技产业链、市场制度的升级、风险投资以及“软资源”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陕西人思想保守、陈旧、不解放,是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西部大开发中,陕西要抓住机遇,从根本上改变观念,领导带头,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县农科教结合工作坚持走“引进开发,培训科技,调整提高”之路,为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4亿斤大关,油料、板栗总产分别突破5000万斤和4000万斤,农民人平纯收入近2000元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1998年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360期,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220人,培养专业大户13862户,引进推广高新技术112项,建大型产业化示范基地110个,有力促进了山区经济建设。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的农科教结合工作,我们在努力做到领导上力度、目标上高度、措施上强度的同时,突出在三个“抓”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荆楚大地     
钟祥市旧口镇坚持“三个结合”,抓好科技培训,深受农村干部和农民欢迎。①内外结合,镇成校先后与华农大、省林科所和钟祥市的水产、林业、畜牧等局,签订有技术培训和经济开发合同,开展经常性技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分析地理学研究“非遗”的必要性;据“理”析“地”界定地理学视角的“非遗”研究内容,即研究“非遗”现象产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地理分布规律、空间差异、产生成因,“非遗”本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关系,“非遗”传承人才地理;从本科课程体系重构、“非遗”教材内容编制、人才队伍建设、“1+1+1”“非遗”传播模式到基础教育“非遗”校本课程开发技能等方面,系统构建地理科学专业“非遗”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地理学领域的“非遗”教育国民化.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了确保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开发黄河三角洲,建立新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在环境保护和“高效生态经济”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今世界,起步相对迟缓的黄河三角洲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先导,由此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全面起飞与振兴。  相似文献   

19.
以往人们所说的消灭富农,是指苏联在全盘集体化时期,对100多万富裕农民的扫地出门。但实际上,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的富农经济在1928——1929年间联共党的一系列打击措施下已“自行消灭”。深入研究这一过程的真实内容,对于正确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很有必要的。一、1928—1929年间对富农的政策苏联“富农”经济在新经济政策下,经过1921—1922年间的半合法阶段、1922—1925年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竹球”的社会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人”,明代田汝城《炎微纪闻》卷4有“狄佬”一称,“狄佬”即“仫佬”的译音异写字。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散居于宜州、柳城、忻城等县,形成大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