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鸟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教育先进分子,在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抱有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怀有信仰的先进理念并以此开展了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这种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对于处于现代化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也为我们思考当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师乡土认同是教师对乡土自然、社会关系、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理解、接纳、赞同与融入的心理过程,是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的心理基础与生命力量.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内容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就价值逻辑而言,它有利于丰富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促进乡土文化承创,实现乡土知识与现代知识融合,重塑现代乡风文明.就内容逻辑而言,认同农民及自然关系,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遗产、社会村落与人际交往的判断、想象与关怀;认同农民及其社会关系,是基于对农村人的关系的理解、热爱与思考,是人的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认同、保护与承创乡土文化,使自身产生文化归属和文化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在乡土生活中认同,以生命自然共同体意识深入乡土世界,以知识魅力与文化自觉和农民展开对话;在文化承创中认同,挖掘乡土文化,承创乡土文化,绵延永恒的精神;在教育研究中认同,以深思理解乡土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以笃行化解乡土热点与难点问题;在乡村变革中认同,以主人公的角色引领乡村教育变革,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参与乡村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点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目前关注乡村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更深入地阐明乡村教育本身的问题,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简单归纳,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被遮蔽,隐而不现,这对于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试图立足于乡土社会作为现代教育的背景,由此来寻求乡村教育的人文路径,借以超越乡村教育问题的单面化.在面对乡土中国背景的同时,直面乡土缺席后当下个体发展的精神缺失与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意义,重新审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中的位序.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学研究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传承功能,同时也肩负着让人成人的重任,换言之,乡村教育学本身作为一门“人学”,是直面乡村民众的,只有扎根乡土语境,才能体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生活,继而打造符合乡土的在地化教育学实践。由此,构建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结合的乡村教育学,即是以批判眼光审思乡村教育发展,让乡村教育学突破“城本位”教育发展的桎梏,把乡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也是让乡村教育真正走向形下的具体实践。进言之,以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统整的乡村教育学,真正构建了由上及下、由理论到实践的教育学探讨,也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教育的教育学特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浙东,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有一所乡村中学,以其名师名人荟萃,教育教学质量卓著而声名鹊起,成为浙东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春晖中学,时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让我们用文字去回顾她灿烂的昨天,再现那历史的镜头——  相似文献   

7.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江南一处偏僻的乡村--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邀集一批开明进步之士.创建春晖中学,实践"纯正的教育",开一时之风气,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风骚,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望历史,我们在惊叹敬佩之余,恐怕还需要多一些思索和比照,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土文化日益式微,"断裂"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实践层面的乡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被肢解的危险,观念层面的乡土文化也在市场化和现代化大潮中被边缘化,其结果是乡村文化呈现出整体的逃离与缺席,乡村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功能弱化、主体断层,乡土教育土壤贫瘠、氛围缺失。为此,乡土教育的复兴迫在眉睫,这一复兴是乡土文化从"被动扬弃"到"主动觉醒"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量的一流人才;因为南开形成了宝贵的学校文化,并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南开能经受时间的洗礼,一百年过去了,依然为人们所称道所向往;更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理想学校。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和乡村建设遗产。乡村教育实验充分发挥民间办教的积极性,提高办学实效;以全体农民为教育对象,关注成年农民的"失学"问题;采取科学务实的改革方法,基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和农村发展需要。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晚清民初新式教育的开展,教育经费问题不仅成为一个在诸多场合被拿出来讨论的词语,而凡出现了教育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吁求其独立化的场景.同绕这一问题的溯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复杂丽相.从停科举后的学产、学款,到教育附加税的出现,乃至民国时期屡起争议的教育经费独立问题,不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近代政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克服传统教育局限性,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机制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城乡教育一体化对乡村学校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学校要坚持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乡土文化特性和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当前乡村学校文化存在着升学的意向追求与现实可能,片面教学与完整育人,移植城市现代文化与传承乡土传统价值,离乡脱农与留乡为农,发展普通教育与提供职业技能的困惑与纠结。乡村学校文化要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筹原则,明确新的价值取向:提高乡村学生基础素质与培养合格公民,培育乡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满足其多元发展需求,服务于城乡教育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8%的背景下,农村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仅为71.4%.这与到2020年,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当地平均教育水平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殊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家长观念落后是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特殊教育投入、加快特殊教育立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家长观念、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保障农村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提高其文化素质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市场经营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和效果。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传播途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北京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在研究分析北京农村居民采用农业科技的行为特征和学习障碍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引入农业科技推广与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起以覆盖北京地区为主的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该文对系统研究应用过程中涉及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个案,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本区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紧密联系实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职教应具中国特色。借鉴比较国外尤其发达国家成型模式为我所用,何乐不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科技兴衣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加快农村职教现代化进程。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问题多、农村职教尤为明显。横向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农村职教办学新模式,对其策略进行研究,想必对我们能有些许启迪。期盼农村职教——这一关系亿万民生问题得以更多关注,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历经数载的酝酿,已经真实而坚定地向我们走来.在人口分布占80%以上的农村地区,其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关系到整个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应该做到:编写教材,立足农村实际;改革教法,适应学生发展;培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善硬件,提供课改条件;营造氛围,构建和谐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