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教育外溢效应动态模型的测算,教育具有极强的外溢效应.教育外溢效应表现为私人非货币收益、对GDP的外部收益、非市场化社会外部收益以及纯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教育外溢效应既有正外溢效应,也有负外溢效应,但无论那种形式的外溢效应都会引起社会福利损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最优.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政府应建立教育投资的科学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转化机制,完善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补偿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菲德模型,收集1996至2005年的数据,对河南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进行了估计,发现河南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外溢效应均较高,而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贡献不显著,说明政府在加强对教育系统投入的同时,还要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发挥好教育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外溢效益是指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产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投入的计量表明,中国的教育总体上存在外溢效益,但各教育类型之间外溢效益不平衡:基础教育有显著的正外溢效益,职业教育有不显著的负外溢效益,而高等教育却显示出显著的负外溢效益。应该根据教育外溢的属性构建中国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选择机制;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Feder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99-2010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溢系数为0.2740,高等教育支出对非高等教育部门的溢出效应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并且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部门的相对要素生产力低于非教育部门.因此,根据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提高高等教育部门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在目前仍然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特殊事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公共投资。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一部分原中央部委属高校划转地方管理,由此打破了传统体制下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体制均衡,诱发了陕西等地高等教育效益外溢与额外费用补偿问题,要求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予以协调。然而,现阶段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办法还不能适应陕西等地高等教育新格局的特殊需要,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补。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到来客现上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相似文献   

7.
企业教育经济效益,主要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在生产或制造过程中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就是教育投资最终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量上.探讨现代企业教育投资及其效益,对促进企业增加教育投资,从而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和技术水平,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投资教育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个人教育投资可以得到较高的经济报酬。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全部利益可以分为内在利益与外溢(部)利益。本文阐述了教育内在利益与外溢利益的概念,说明了内在利益的表现形式,描述了外溢利益的表现形式。因为外溢利益具有改善经济运行环境的重大作用,最终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各国政府才乐于代表社会补贴教育。我国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认识教育的作用,更需要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
李汝 《教育与职业》2007,(33):13-15
文章建立了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以及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外溢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建立多元化教育投入体系,加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等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育投资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投资评价的目的决定着教育投资评价体系建立的思路与方法。按照教育投资的主体不同,把教育投资评价分为社会教育投资评价与个人教育投资评价。社会教育投资评价又分为外部的社会经济效益测量与评价和内部的区域教育投资评价、教育投资项目评价、学校教育投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个体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资产组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个体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人力资本固有属性的限制而成为风险投资,有其特定的风险内涵、风险类型和不同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偏好。个体教育投资风险与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和职业或专业选择密切相关。风险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包含在教育收益方程中,风险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递减。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收入和风险,择业是对职业收入与风险的综合选择。在风险条件下,对个体受教育年限和职业的组合选择是实现个体教育投资效用最大化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教育投资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公共产品性质,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为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力也决定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因此,在教育投资主体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针对教育投资的观念转变,在国家各项投资中的地位、社会力量的支持等问题都做过阐述。这些教育投资思想,对解决目前中国教育投资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即在发展新世纪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投资观念;明确教育投资目标;推进教育投资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教育投资保障体系;完善领导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收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城乡差距、户籍制度和性别差异的存在显著影响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其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落后地区的青少年接受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有限。为提高教育收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应明确教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当地教育特别是对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并规划好具体的投资方向,注重对民族职业教育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教育投资体制存在投入不足、渠道不畅通、缺少立法、效益不高、区域性差距过大等问题。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转变观念、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加快立法、缩小区域差距、完善教育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政策、建立新的教育拨款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教育投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说明教育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借用西方财政理论的一般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教育产品的属性及市场的局部均衡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分析,以期望能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我国教育投资,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改革教育的投资分配体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合理规划,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教育资金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政府教育投入指政府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整个教育系统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教育结构。一般来说,各国教育投入在不同的教育结构中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本文针对各国政府教育投入再分配的情况,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通过三级教育投入的合理性与教育发展水平关系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再分配更趋于合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