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州杨氏与石砫马氏是明代四川两大土司,通过政治联姻加强相互的依存,但杨应龙与石砫覃氏的暧昧关系及插手土司承袭的行为,造成了石砫土司内部的动乱,使马千乘、秦良玉积极参与明王朝的平播战争,成就了秦良玉“石砫擎天一女豪”的美名。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梁四公记》主人公高贤年迈、特性各异。四公被萧梁太子萧统礼而识之并归附于太子之事与史载中汉惠帝得"商山四皓"辅佐以巩固太子之位的情节颇为相似。其中,四公形象是对"商山四皓"形象及作用进一步细致分化的结果,但四皓在隐逸之志与人生志趣方面又不同于梁四公。《梁四公记》思想倾向更接近崇尚神异、博物的道教思想,体现了搜奇志异、博物尚奇的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4.
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公认的"太仆最胜之文"。归有光对"志"和"记"是有严格区分的,他的文集中《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因此,《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记事或物是辅,记人是主。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5.
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邛崃八景之“书台桂影”,此“书台”是常安民“读书之庵”旧迹还是魏了翁“故读书台”之“鹤山书台”,历来争讼不断。遍考文史诸籍,宋代魏了翁在蒲江白鹤山而非邛崃白鹤山营造“鹤山书院”,而明代邛州知州汪中又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修建“魏文靖公书台”,《(正德)四川志》误为“蒲江鹤山书台”。杨廷仪曾记载蒲江“鹤山书院”迁址至邛崃威显庙,其后安磐始误幽居寺“魏文靖公书台”为魏了翁亲建之鹤山书院故地,并借用《(正德)四川志》“鹤山书台”之名指称“魏文靖公书台”。王圻又混淆幽居寺“鹤山书台”为魏了翁读书新台,而误白鹤山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为魏了翁“故读书台”。万历《四川总志》承袭王圻之误,影响了明、清各地方志的撰写,沿误至今。实际上,魏了翁《卭州白鹤山营造记》明确记载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常安民“读书之庵”,并非魏了翁讲学旧迹。  相似文献   

6.
《八棱碑》原名《石堡战楼颂碑》,它是志记唐军在天宝八年取得石堡城战役胜利的功勋柱,高约2米以上,由红砂岩石料制成,因其呈八面体而得此俗名。原立于石堡城西南所依山顶的了望楼边(地处今日甘肃省卓尼县卡车乡阳坝村西南山顶的平掌处)。宋明以来仆于荒野而无人识记。清末光绪年间,阳坝被临潭绅士周化南置买开发后始得发现。光绪三十三年张彦笃。包永昌筹篡修《洮州厅志》时,才由周凤沼等采访者将残留碑文录记于《挑州厅志·金石卷》内。此后,再由甘肃金石名家张维先生收录于《陇右金石录》中。至此,《八棱碑》才算在十九世纪末…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6,(5):58-61
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云"百诗著作尚有博湖掌录未见又徐健菴集百诗考据议论录之成帙署曰碎金以为谈助",该文字人民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几家出版的《云自在龛随笔》点校本其标点各有不同,致使文义产生了歧义,即《碎金》一书辑者,是阎若璩本人,还是徐乾学,或者是有关史料提到的卢日堂?本文通过对《阎若璩年谱》《潜邱剳记》《茶余客话》等有关于《碎金》记述的史料进行仔细辨析,明确了《阎氏碎金》的辑者应为徐乾学。  相似文献   

8.
五岭何在     
<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有:"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毛泽东的诗《长征》中也有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么,这"五岭"究竟在哪里呢?史书中关于五岭的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五岭是由大庾岭、都庞岭、骑田岭、萌渚岭、越城岭五座山脉组成,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也  相似文献   

9.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之以杜注为本,不取贾服者,究其根本,乃贾服杂取《公》《榖》说经,正杜氏所谓"不守丘明之传","於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榖梁》,适足自乱"者也。六朝春秋学《公》《榖》尤盛,唐初《五经正义》《春秋》以《左氏》为正,自不容贾服自乱阵脚。杜注训诂多本贾服,地理多本马京,更能"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即采《公》《榖》,亦能合于《左氏》义例,正足固植左传。  相似文献   

10.
金代设有"国师"几乎是学界共识。究其根源,既有《大金国志》的影响,也有圆通广善那样"国师"实例的佐证。然而《大金国志》本身就被指伪书,《大金国志·浮图》关于"国师"的记载更与金代佛教政策相悖,金元史料所记"国师"实例也存在诸多疑点。因此,金代是否设有"国师",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