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8世纪末,清朝利用清军进藏驱逐廓尔喀后西藏上下各界人士拥护感激的有利条件,对西藏事务进行一次彻底整顿,并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该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对西藏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该章程的内容及其意义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十八至十九世纪西方职业生涯思想丰富,体现在众多个学科的学者思想中。其中在经济学家的思想里体现在分工理论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划分上,在社会学家体现在职业社会学上,在哲学及政治学家体现在职业选择、职业兴趣、分工等问题上,在早期管理学家则表现出明显的反职业生涯思想倾向。这些是现代西方职业生涯思想理论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内阁全宗·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嘉庆朝"档案资料,可以梳理出18世纪末期19世纪前期流动人口的移动方向、职业和生活状况.其时,后世发生的"闯关东"的现象业已萌生,由于清朝辖区的扩大和稳定,提供了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移动的新去处;"湖广填四川"仍然在继续;流动人口的职业,具有卑微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的生活没有保障,一部分人没有家庭生活,生活状况相当悲惨,这是命案不断产生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依据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西方学者突破、超越旧有的研究范式,围绕着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多样性和劳动按性别分工的差异性以及家庭、中产阶级两分领域和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关系问题等展开了讨论,鼻亨翟刻认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变革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性别在社会中的运行态势,使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女性在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虽然英国的同性恋书写述评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雷·乔叟时期,但是直到19世纪才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到了20世纪,由于诸多文学大家介入,英国同性恋文学的书写述评开始蓬勃发展,而且同性恋理论也得以建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异性恋霸权话语的抑制,同性恋文学在英国一直处于边缘地住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但是同性恋文学拓展了英国文学的主流,开始渐渐融入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女性已介入写作,初步而曲折地展现女性对世界的体验和需求,力图表现女性作为特殊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尽管她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文学话语权,没能摆脱男性菲勒斯主义,解构男性逻各斯,但她们的写作体验及成就对于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勃发具有巨大的昭示与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9,(4):3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势力大肆向中国渗透,与广大民众产生激烈冲突。作为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并有重要影响力的报刊——《申报》,对民教冲突、清政府应对措施等都进行了大量记载。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可以窥视清政府对西方教会的态度以及民教冲突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宫廷家具长期被人们忽视,原因有三:被明式家具夺目的光辉所掩映,现代人的家具取向与清代宫廷家具的美的构因有差距,清代与一段国人不太愿意提及的屈辱史相关联等;但清代宫廷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从巅峰走向没落,以及它与西方家具交流的明证,仍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清代宫廷家具自身发展的状况及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了清代宫廷家具的来源、背景。  相似文献   

9.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尖锐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理想制度进行新的探讨和构想背景下形成的。他们都认为未来社会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人人平等劳动原则,提出了在平等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设想。然而,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个人社会观的限制,他们没有真正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设想变成不可实现的空想。尽管如此,他们的分配思想仍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对当前各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不是传统的“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追随者。他主张中国要自立自主自强 ,对列强不偏不倚 ,走独立自主之路 ,同时强调要运用国际法和外交知识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  相似文献   

11.

Educational writing commonly announces new approaches that lay claim to conforming with children's natur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lmost invariably such approaches repeat principles that were given a modern form in the 1850s in the writings of Herbert Spencer. His great but unacknowledged influence has discouraged recognition that humans are odd creatures whose natural forms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re buried under layers of cultural acquisitions.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requires a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our cultural tools. Technical expertise in the tasks of education is wasted unless one understands the cultural tools that shape the prope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