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人才培养以及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和高质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联系密切。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需要立足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在革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中深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专业学生提供"优质、满意"的指导服务,在理论、实践衔接中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最大化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育人为本,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注入"创业基因";坚持质量导向,推进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本领;强化指导服务,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让政策落地生根;强化价值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培育创新创业土壤。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高校现有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水平难以满足工作需求,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高校要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目标,就需要培养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服务,以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就业创业师资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与分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科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模式,突出学生就业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突出学生能力发展主线;构建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实施全程化指导;构建基于"职业发展""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薛枫 《教师》2011,(23):30-31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履行团组织根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高校团组织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路径,切实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6.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通过组建就业联盟,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平台,丰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载体;采取"平台+联盟"、"理想+现实"、"大专业+小细化"、"课程+社团"、"长订单+短订单"、"就业+创业"等工作模式,实施8项"百名"工程,在引导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同时,强化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创业.  相似文献   

7.
"两创一就"工程建设与实践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需求为指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基于"O2O"模式的创新创业就业学习、训练、测评、实习实践、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以出发营、训练营两项内容构建的虚拟仿真训练营为起点,以就业学习站、就业训练站、就业实践站、入职前站四项就业服务内容构建就业直通车,以创业学习营、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践营、创业孵化营四项创业服务内容构建创业云大道,为高校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就业全过程、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提高效益和提升效率是"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办法,高校"供给侧"改革应当注重教育供给效益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存在诸多困难,而"供给侧"改革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制度环境;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社会舆论氛围和自身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我国大力提倡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业"已成为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新的解决方案,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我国高校"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课程内容亟待丰富,师资队伍亟待提升,创业实践教育亟待加强。美国高校"互联网+创业"教育具有先进的教育指导理念、灵活的教育指导体系和良好的实践环境。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经验,优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体系,打造跟踪式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同时,政府、高校、企业要做好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创业"环境,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毕业生良性就业的重要选择。强化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观念,实施"融入式"教育及分层指导,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构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形成创新创业引领合力机制等,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信阳师范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不断改善就业创业工作条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建立了"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的意义,提出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资源,丰富大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大学生择业技巧,培养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并提倡坚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的前瞻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一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此类课程并没时间和内容上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大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本文以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为视角,依托本地高职就业创业课程实践,梳理了大学生职业能力概念,并提出了此类课程构建原则,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为宗旨的全程化、跟踪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经济社会对人的就业要求以及自我提高的需求趋势强化了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就业的人,还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中职学校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的同时,还要主动研究和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多地由被动就业转向主动创业,从而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这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特点、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以及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更有条件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提升认识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体系;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选拔师资队伍,强化就业创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提出地方高校模式构建的3条原则,即"教育与保障相结合原则""明确创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服务面向原则""面向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提供保障原则"。引入终身教育观念,以创业过程和大学生年级梯度为二维过程轴,以创业教育内容和创业保障措施为二维指标,进行四维度立体整合,构建立足地方高校的、跨越"全面普及""重点强化""巩固提升""综合完善"以及"持续发展"5个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保障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打造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创新模式,逐步使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意识,即"全员形成合力、全程指导教育、全力职业对接、全面贴心服务",提倡"小专业,大作为"的就业创业新思路,切实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对湖南青年创新创业的取向、现状及其困难和诉求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其青年创业就业的若干基本走向:类型倾向于企业,行业倾向于服务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通过深化分析其诉求、成功率及其过程,提出了着力"供给侧"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升创业精神与能力、实施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注重寓创于境孕育新生命、着眼基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孵化功能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努力依托创业基地无疑是最为有效而实际的指导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途径。这其中,理工科高校需要依托创业基地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参与创业基地实践活动以切实提升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