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龙宫是龙的住所,自然也成为中国小说的书写对象。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有大量对于龙宫的书写。唐人小说中的龙宫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体现出神秘性色彩、世俗化倾向。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唐人小说中的龙宫书写是佛教思想和文人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古代小说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意为小说"的唐代文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为众多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意味。其中,关于冥界题材的小说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在这些关于地府世界的作品中世俗化的描写倾向非常明显,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文人士子们在其小说创造中塑造了丰富的浪子形象,这些浪子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狎妓的浪子,另一类就是游手好闲的浪子。笔者在这里探讨了形成浪子形象的几个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妓女制度的存在、游乐玩耍之风、门第等级观念、人的欲望的需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并关注了“浪子”这一形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唐代三教并重,道教也赢得了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唐人始有意而为小说,道教充满神幻色彩的仙境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对唐人小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并于小说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唐人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性格刚猛的女性形象。她们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其形象极富文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因而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她们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标志着女性文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6.
论唐人小说中的科名前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小说中的宿命主题,体现了唐人无所不在的命运前定思想。唐代社会,随着科举制的出现,门阀制度被打破,科举一时大兴,伴随着社会风尚、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唐代士人的情绪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唐人小说中所反映的科名前定思想,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功名富贵、个人命运的关注;对宠辱得失、荣枯沉浮的迷惘;对坎坷人生的不平、痛惜;是感伤、无奈、得意、困惑、愤慨、自慰情绪的发泄。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在唐人的情恋题材小说中,人鬼情恋故事十分引人瞩目,不仅数量多,较之六朝时期的同类小说,在情节模式上又多有新变,叙事行文也更见思致和情彩,形成一类特色鲜明的故事范型。从深层的文化心理而言,唐人小说中的人鬼情恋故事范型实透露岀潦倒贫寒之士的爱情奇遇幻想心态。  相似文献   

9.
小说自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超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单纯的采撷民间杂录传闻而成的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构思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抒情特性。尤其是以爱情题材为中心的小说,其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婉转动人,显示了唐代传奇小说的巨大成就。因唐小说的创作者大多是文人才子,具有鲜明的抒情色彩和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冥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别具特色的现象,以其神秘的文化特质融通干中国人的生存空间.无论是实物冥契,还是口头冥契,在宋代,不仅普遍盛行于民间社会,并且取得官方的认同,其中实物冥契的规范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清.他们在人间与冥世之间建构起一座沟通的虚拟桥梁,对后世造成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其与儒家传统契合的过程中,平衡了宋人各阶层的心态,从而造就了宋代社会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牡丹在唐代一跃成为花王,成为中国咏物文学的杰出代表。唐代诗文中揭示了牡丹与最高权力的紧密关系,其独特的象征意蕴的形成与此息息相关;牡丹无以伦比的花王地位,形成唐时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唐代诗文中的牡丹意象体现了富贵之象征意蕴、尚奇之审美趣味、倾世之民俗盛事,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老舍早期的小说创作,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从文化批判的层面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与此同时,他也在作品中通过塑造一系列理想人物,寄寓了自己追求的民族个体人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 ,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 ,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考察。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 ,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 ,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 ,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 ,我们通过作品来对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的文化精义进行一番透视 ,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道家的游心于自然 ,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 ,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层次。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逐渐在历史中分化演变以至于显出封闭、保守、狭隘的一面 ,等级观念、宗亲观念成为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金庸以自己的方式对此进行了否定 ,构成了本文的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14.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述,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欲望叙事文本对人性的揭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解读唐传奇和宋话本中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的小说代表作,试图分析两种小说基本范式中女性形象及命运的异同,并在比较中揭示女性形象命运不同之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以唐人小说为材料,意在勾勒出唐小说中经商和生活在大唐帝国的胡商的种种面貌,包括胡商的经营活动,如经商地点、经营物品、经商特点、经商基础等。在对唐代胡商文化现象进行透视的同时,进一步研究胡商之所以在有唐一代能顺利经商和生活的内在原因,即:除了胡商“善商贾”之外,更深刻的原因来自唐政府的需要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台湾的文坛上,赵淑敏女士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多产作家。尽管她的知名度略逊于其胞姐淑侠,然而这位东吴大学的资深教授,“在家事、课务、书约的交相压迫下,偷暇耕耘”。辛勤创作,以十余本颇有影响的散文、小说集的出版,丰富了祖国当代文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唐诗意象的愁苦情感多体现在羁旅、咏史、离别诗中,展现羁旅愁思,惜别之苦及伤时之悲,而所用意象多是鸿雁、夕阳、子规、柳、月、蝉、水、草等,这些意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幽冥小说中出现的冥间官吏形象是一个较为冷僻、但又有特殊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冥间官吏的产生与演变是在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而发轫的。文章旨在通过对六朝小说中沙门形象,以及职业冥吏逐步成型的研究,探究冥间官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从它身上所折射出的西域宗教与中土民间文化的碰撞之下地狱观对中土文化的改造及当时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唐人小说中,人鬼交往可谓是人与异类交往当中的特殊类型,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类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唐代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