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莉 《考试周刊》2012,(31):23-25
文化翻译因其负载意义的特殊性一直是翻译的难题,林语堂英文写就的小说《京华烟云》中富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文通过对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分析归纳,从目的论和操控理论,以及当时的写作社会背景等多角度分析林氏采用以异化为主翻译策略的原因,对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一些启示,在不同的目的和时代背景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双语作家、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的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小说《京华烟云》尤其在中外文坛上大放光彩。林氏在语言文字和翻译上造诣颇深,但却没有将其力作亲自翻译成中文。本文试图另辟视角分析这一事实背后的可能原因,从而倡导翻译工作中应持有的谨慎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振玉是一位杰出的台湾翻译家。他翻译的林语堂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受到广泛的欢迎。在语言风格上,张振玉巧妙地运用白话文和文言文,文而不古,白而不俗;文化策略上张振玉不仅翻译出原文写明的事物,还补充了没有写明的事物,曲尽原意,并且删略了原文的纯解释性文字。试借《京华烟云》,来初步探析张振玉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为译者审视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多维度转换角度出发,对林语堂小说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中的服饰配饰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林语堂堪称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发表了他对婚姻的看法。从《京华烟云》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林语堂的婚姻观。本文主要从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影响林语堂婚姻观的思想来源以及如何处理婚姻危机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姚木兰是林语堂最钟爱的文学形象之一,在姚木兰的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人文思想、人生品昧和生活态度,甚至于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寄寓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重.从女性形象上看,<京华烟云>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个完美、鲜活的女性形象,即有着道家风骨的独特的姚木兰.  相似文献   

7.
《京华烟云》中有数段林语堂对不同婚姻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个人对婚姻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京华烟云》中关于婚姻的描述,结合前人对林语堂的研究,总结出林语堂的婚姻观,即,林语堂认为,婚姻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也不需要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男女互敬互爱、和谐共处所造成的幸福,才是婚姻之道;受男权思想的影响,林语堂眼中的理想婚姻仍然属于男性的理想婚姻。  相似文献   

8.
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位美丽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姚木兰。通过对姚木兰的婚姻与爱情的分析来阐释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即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虚妄的,但他又始终把个体的快乐和幸福追求当成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概而言之,翻译策略可划归为异化和归化两大范畴,它们构成一个连续体。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众多因素的存在揭示了翻译的间性。翻译不是单主体性、单间性的活动,译者对某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实质是翻译的主体间性、文本间性、文化间性等间性交流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林纾的翻译看翻译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解决翻译主体间性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通过对林纾翻译的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对整个翻译过程具有控制力并占有中心地位。只要译者的视界与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视界部分融合,主体间性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项包含原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的多主体活动.他们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翻译主体间性.这一交往涉及到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总的说来,对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打破了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更重要的是,为翻译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但是这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项包含原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的多主体活动。他们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翻译主体间性。这一交往涉及到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总的说来,对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打破了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更重要的是,为翻译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但是这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小说。小说内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优雅含蓄。在哲学精神方面,《京华烟云》以庄周哲学统领全书,其中也穿插着中庸之道的儒学与万物平等的佛学,主要表达的是"一切人生浮华皆如烟云"的道学思想,强调了人的永生是种族的延绵,新陈代谢是世间万物永恒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传统德育的弊端和由此引发的道德教育中的一些悖论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试图寻找各种解悖途径。主体间性德育的提出不失为解决道德教育中悖论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和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引发这一理论提出的道德教育悖论现象分析出发,以便针对性的寻找到主体间性德育更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京华烟云》一书以朴实无华的手法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中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用英语给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该小说对民俗文化所包括的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领域均有精彩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主角姚木兰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她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西方思想解放的影响,是一位儒道一体、中西合璧的理想人物。这位理想人物寄托着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间性强调不同文化的共存及自由平等的交流,是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发展态势的必然走向。林语堂主要通过翻译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在他的翻译中,文化间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以古典诗歌的翻译为杠杆,探讨林语堂的文化间性观在其翻译中的应用,对于研究翻译的走向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快文化翻译作品而言,其可读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翻译理念即为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影响因素。林语堂快文化翻译作品强调"间性",并将其视作主导思想,在加快异质文化交融的基础上,提升翻译作品的可读性。文章选择"间性"视角评价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首先介绍"间性"基本内涵、跨文化翻译和"间性"的关系,接着介绍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最后重点分析"间性"视域下的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期待通过重新审视"间性"视域下的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对日后加强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关于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意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然而,作者、译者和读者均为翻译主体,都在积极地参与翻译活动,译本实际上是他们共同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认识与把握翻译活动中作者、译者与读者三者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达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达到翻译活动中三个主体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师生互为平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主体间性”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