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相关的加减法后数的扩展.学习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相关的加减法后数的扩展。学习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正确数出11~20每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进制,正确、迅速读、写11~20各数。2.通过数11~20的物体的个数,增加数感,了解数的顺序;学生自由数一数,读一读,写一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3.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增加学习兴趣。具体编排例题安排例1.数一数,初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05,(19):49-49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认识亿以内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张军  侯淑娴 《山东教育》2004,(19):74-7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万以内数的加法;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的验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与以往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这两单元计算教学的编排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11—20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2、记住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理解1.初步理解计数单位“ ”及十进制计数法。2.初步理解11—20各数都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初步理解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4.初步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三)掌握与熟练1.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以内各数。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第一册(下)四、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仍分成两部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教材创设了两只小动物比较红果个数多少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是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有些困难。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相似文献   

9.
马娟 《山东教育》2010,(7):75-7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品的个数,理解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经历摆小棒数数的过程,体会十进制,获得初步的数感。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4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相似文献   

12.
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l——20各数,学习了十加几得十几的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抽象数学计算,使学生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以后的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数的"合与分"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与分的初步认识和10以内数的组成."合与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材(冀教版)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没有学习加、减法之前安排这个单元内容,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二是通过"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的操作,为学习加法增加一些教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教学时,要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一、第一册包括那些内容,编排上有何特点? 这一册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认数和计算适当结合。教材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0以内数的认  相似文献   

16.
知识点分析 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在把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迁移应用,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 ,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 ,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要注意引入学生已有的经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可让学生从事大量的操作活动 ,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 ,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 ,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19.
四、11~ 2 0各数的认识和 2 0以内的进位加法2 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仍分成两部分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2 0各数的认识 ,2 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 2 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了 11~ 2 0各数的读、写法 ,为学习 2 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概念教学  11~ 2 0以内各数的认识与 1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教学思路基本相同 ,只是顺序依次减小。数数 ,理解一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数的组成和认数字→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写数字。要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操作 ,通过直观——表象——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目的:在中央教科所编写的《实验大纲》规定的44课时内,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实验大纲》的要求。即:①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②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③口算达到邱氏量表要求5分钟做对60题—89题为及格,做对90以上为优秀。(10以内过关的学生达到20以内过关)。④使学生通过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反向应用题,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⑤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品质,初步养成自学习惯。二、实验方法及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