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爱红 《山东教育》2004,(23):105-105
孩子生病了,额头灼热,两腮腓红、神情倦怠,一副让人心焦又叫人怜爱的模样,这时家长顿感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无恨不得代替孩子去承受疾病之苦。于是乎,轮番守护在“小宝贝”的病榻前,语气轻柔地嘘寒问暖,小心谨慎地观察病情,生性因照料不周,再给病中的娇儿添上半点委屈。为了哄骗打针、吃药,许愿买这买那,常常是哭声未止,实物已兑现,不敢有丝毫怠慢。  相似文献   

2.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现在已被广大家长所接受,突出表现在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时的慷慨大度上。据调查,95名儿重中家长每月给孩子购买一件以上玩具的,就有49人,占调查人数的51.6%;从观念上来说,有62%的家长都认为购买玩具应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只有这样才能使玩具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么,除了玩具,还有没有孩子喜欢玩的别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调查表明:3至6岁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喜欢游戏材料,如泥、水、沙、石子、树叶、小棍、小瓶子等,在各年龄阶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顺序中,游戏材料均能排在前三类,这就给我  相似文献   

3.
很佩服有这样一位家长,当别的父母都在为孩子获得了好的成绩而忙不迭地买这买那以示嘉奖时,他却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我为什么要帮他买东西,是他在学习,又不是为我学。”  相似文献   

4.
头一 :热闹的商场玩具柜前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哭闹着赖着不肯走 ,非要父母买其中的一样玩具。年轻的妈妈连连劝说 :“我们家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了”。孩子说:“不 ,不 ,我就要买。”镜头二 :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出了幼儿园 ,霎时园内的小贩笑眯了眼 ,在孩子们“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的叫声中 ,家长们纷纷掏钱……镜头三 :一孩子指着自己衣服的商标神气活现地“教育”同伴 :“我这件衣服是名牌的 ,你有吗?我还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名牌鞋呢!”同伴不禁黯然无语。……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我们发现幼儿因孩子手中,经常有钱去买零食吃。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我们在幼儿园中开展“小银行”活动,要求孩子把家长给的买零食的钱积存起来,到学期结束时,与家长商量,给孩子买一件玩具。这一活动受到家长和幼儿的欢迎,已成了我园长期进行的一项活动。上学期开学不久,“小银行”盒子里的八元多钱失窃了,调查结果是一对孪生兄弟拿的,已花得分文不剩。隔天,其阿姨家玻璃板下压着的二元多钱也到了这对孪生兄弟的口袋中。当老师把情况告知孩子的父母时,他们先是不信,最后在事实面前才如梦初醒。老师诚恳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他们痛心地谈了孩子在家的用钱情况,后悔平时在用钱方  相似文献   

6.
眼下,不少人都在感叹家长难做,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自己也深感“后生可畏”,虽然孩子还仅仅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最近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刚刚买回家中的手机,自己反复阅读说明书,许多问题还没弄明白,孩子拿过来一摆弄,各种功能都已开发出来了。二是周末陪孩子去买《飞蝶探索》,孩子打开杂志便问我知否“皮特·雷斯地图”,我摇头,孩子却侃侃而谈,那副满腹经纶的模样令我这研究生毕业的老爸一时汗颜。   其实,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将电脑玩得溜溜转,回到家张口“拷贝”、“软件”,闭口“…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8.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思想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反对家长打孩子的观点。但是,“打孩子”却像一个痼疾,久久未能在中国家庭中绝迹。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认真地探讨一番。家长打孩子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有的人公开主张家长可以“打孩子”。不仅中国古人主张打孩子,就是外国人也是如此。比如,在  相似文献   

9.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身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这一词语传达着一种运动气息,“青少年”这一群体应该是充满朝气的。然而,现在的青少年总体上从身体到心理素质都不容乐观,小小年纪脸上却时不时地闪过一丝阴霾。每到开学,学校军训时,孩子们动不动就晕倒,那情景不得不让我们惊叹——我们的孩子体质怎么会如此之差?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知识领导着运动方向,上学的孩子们拼命地学习文化知识,以便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家长们很大程度上把目光锁向孩子的分数,至于孩子的身体家长们倒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已经普遍地走进了一种误区里,这个误区就是只想着如何买这买那为孩子补身体,又有多少家长能像督促孩子学习一样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呢?长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还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形态和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自孩子有作文课后,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成了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于是,一些家长几乎买全了书店里各种作文秘笈,希望孩子能够从中得到“真经”,以提高作文水平。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投入很多却收获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的作文水平不是可以“速成”的,而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就像“3+X”中的“X”一样,是靠平常的辛苦积累获得的。因此,家长们如果想帮助您的孩子写好作文,不妨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做起。第一,教会孩子思想。素质与心灵是一致的,要写出美好的文章首先要有美好的心灵。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得到…  相似文献   

12.
在超市、商场里,我们不难看到如下的场面:——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断地说:“给我买这个汽车吧,我想要嘛!”在孩子无休止的纠缠下,大人最终无奈地答应:“好好,买。行了吧?”——孩子在其购物要求未能如愿时,无所顾忌地大哭大嚷,不肯离开,家长则在尴尬中或是勃然大怒, 斥责孩子;或是强装笑脸,哄逗孩子,以许诺来使孩子终止哭闹。为此,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太不懂事。事实上,面对孩子无休止的购买欲望,家长如果总向孩子作出让步,就易使孩子产生“什么都要给我”的心理,并不断得到强化。而电视广告的刺激,也使许多家长误认为多买东西会使孩子快乐,从而在  相似文献   

13.
所谓流行歌曲,一般是指通俗易懂、且广泛流传的歌曲。对于那些团结、教育人健康向上的歌曲当然无可非议。然面,对于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另当别论了。 有位中学生的家长曾对我说:“我那个孩子成天就唱什么情呀、爱呀的歌曲。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呀!” 还有位学生家长谈到: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特意给他买台收录机,哪知孩子尽买些“流行歌曲”磁带,听那些哼哼唧唧或狂喊乱叫的歌儿。家长批评不但听不进去,反说家长老脑筋,不时髦。  相似文献   

14.
翟先翠 《山东教育》2007,(1):101-102
每当季节交替,总会有孩子抵挡不住疾病的侵扰,感冒咳嗽,一病多天,不能正常来园。家长常常忧心地说:“哎,这孩子体质太差,愁死了。”孩子体质固然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家长的一些不当关爱,却是某些孩子“体质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三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到我家来做客。谈话中,我问道:“你们的家长给你们买了英姿带了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的家长没给买,我爸爸说那东西没用。”第二个孩子说:“我妈给我买  相似文献   

17.
以柔克犟     
孩子脾气犟上来,很让人头疼。“见”得多了,摸索出一些办法,家长朋友试试看,效果如何。转移注意法: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用这一特点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任性行为。如去商店买东西,孩子哭闹着硬要买一样东西不肯走时,我们就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摆脱了眼前的窘境。  相似文献   

18.
悄悄的批评     
不知道家长发现没有,有时候对孩子轻声细语地悄悄批评比大声地严厉训斥更有威力。有时,悄悄地对孩子讲话不仅可以使孩子感到父母拥有现代家长的高雅、文明,而且还带有现化人的某种特殊魅力。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外青少年教育比较研究。在现代家庭教育方面,我发现中外家长有许多不同的作法,因而也就出现不同的效果。例如家长带孩子外出买东西,遇到孩子非要买一样东西或非要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中国人对待孩子犯错误,通常都批评一通了事。我认为这样对待孩子的犯错,实在是错失良机。殊不知,当孩子犯错之时,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若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有个男孩子,跟着母亲去散步,走到一家超市前,孩子看见了透明的玻璃橱窗内摆着很多种“弹珠超人”的玩具,就吵着母亲要买一个“弹珠超人”,母亲以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为由,不给他买。孩子生气地跟着母亲回到了家,就径直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儿童在正式系统学习数学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经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经验数学”,举个例子:如吃了一块糖又吃了一块糖,孩子们都知道共吃了两块糖;再如家长有时会让孩子买一些日常的生活小用品,俗称“给父母跑腿”,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跑腿”的机会给孩子带来的数学经验,好比是妈妈在做菜,突然发现酱油用完了,随口把自己的孩子叫来去买酱油。还要嘱咐几句“一瓶酱油一块二,妈妈给你两块钱,买一瓶酱油,要找回八毛钱”。也不管孩子认不认识钱,会不会算账,临走时还要加一句“注意安全啊。”不一会儿,孩子把酱油买回来了,还拿回了八毛钱。妈妈十分高必“挺好”,给奖励,拿这八毛钱去买雪糕吃吧,买雪糕就不用家长教了,孩子爱吃什么样的雪糕,多少钱,八毛能买什么样的雪糕,孩子比妈妈清楚多了,用不着教孩子,孩子也不给你教的时间,一听让买雪糕早就跑没影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大多数儿童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