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份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语言影响思维的角度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外语教学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称语言相对论,它所涉及的语言和思维、文化关系问题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之后,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人类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所共同关心的课题。"假说"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即语言决定论,主张语言结构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并主导着感知行为,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弱式即语言相对论,主张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并不起制约或主导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模塑人的思维、影响人的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问题。萨丕尔和沃尔夫两人并未明确提出语言决定思维,但肯定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英语性别语言和汉语性别语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的形成和变化说明思维决定语言,而性别语言的改观也对社会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有力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具争议的理论应该非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莫属了。但是给这一理论命名的并非是理论的主要提出者萨丕尔和沃尔夫,而是另一位学者卡罗尔,加之不同的学者对这一假说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不少的误读和误解。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展示这一假说的核心理论,围绕着它产生的一些讨论和该假说的现实意义,试图呈现该理论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研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这一假说具有重大意义,已引起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思维关系与语言和文化关系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影响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倍受争议。本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可或缺。这一假说使人们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讨论达到高潮,却也遭到不少诟病。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这一假说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发现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2)语言对时间认知的影响;(3)语言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争议不断,本文在对其作大致客观的描述和整合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上,试图得出一种中立的、较为合理的观点,即语言与思维(思想、逻辑、理性)至少不是平行时空下两条互不相交的直线,而是以一种至今还未明朗的关系紧紧交织在一起,语言并不仅仅是思维的附属工具,彼此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探究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语言影响思维作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部分,对我国外语教与学的启示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语言影响思维的角度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中国外语教学以及外语学习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期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更上新的台阶,促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目的语,帮助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各领域学者研究争论的焦点。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并按照各自的发现总结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中,对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研究和讨论最为众多。20世纪的研究多着重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近几年来对假说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言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度"的问题展开。这种探讨不但有助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推动着大家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进一步理解和阐释。这些研究也对另一个与语言息息相关的领域——翻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本共分四部分,包括回顾近几年来在期刊中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整理解释主要概念,概括总结这些研究得出的语言,思维及文化间的关系。同时,这篇文章也会写到我在阅读这些研究是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对翻译的思考。最后是对全文的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介绍输出假设的提出背景、内容与功能,输出假设理论对国内近年来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而对目前的课堂外语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插入语是句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成分。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日常交际语和法律语言中的插入语。根据关联理论,插入语的作用在于增加交际活动的关联性,使听话者付出较小的努力去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日常交际语比法律语言中插入语的使用频率高,用法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沃尔夫共同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理论,该理论重在研究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称谓语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于称呼他人的人称指示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通过对英汉称谓翻译的对比,本文总结出英汉称谓语用语的不同,体现他们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讨论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社会语言学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这种研究方式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探讨语言系统的分形特征及其功能变异。我们首先回顾分形的要义,并阐释分形机制之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化的方法论意义。然后,我们从分形视角重新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分析分形在语言系统中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分形是语言系统内的功能变异机制,在语言的个体发展、历时进化和即时生成中承担关键作用。最后,本文探讨语言系统分形的社会符号学基础及其对语篇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出在激发学习者认知、验证假设方面的作用,对我国高师英语专业实施"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法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9.
感觉和知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的感性认识,它们保存了人的未经加工的原初经验,这为表现无限丰富的人类情感提供了可能。但艺术语言的产生并不是对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简单复写,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包括错觉、联觉)的结果。当人们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知觉的细微变化时,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生变化,语词由概念转化为形象——为了在语言层面上与感知觉获得的信息保持符号编码的一致性,语词也必须是形象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由于概念语词的形象化,语义突破原有语词概念内涵的限制,产生了新义、歧义、附加义。  相似文献   

20.
本篇文章通过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认为其存在与否尚无定论。且英语学习不同于二语习得,儿童在外语学习上相比于成人并无绝对优势。对于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问题,应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而不是一味强调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