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与其他地域剪纸合而不同,呈现以形简意繁、恣意天成为基调,兼收南方剪纸精巧秀雅,并蓄北方剪纸浑朴稚拙的审美特征。当代多元文化兴盛传播,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深刻影响着阜阳剪纸的传承发展。开拓阜阳剪纸新的发展途径已成为当前急迫解决的问题。尝试将非遗保护与产业化一体发展,剪纸主打产品与衍生产品并重开发,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阜阳剪纸较为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阜阳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实用性、艺术性等生活综合化功能。本文通过对阜阳剪纸的历时性观照,分析其地理文化、审美观念等内在结构,结合当下的阜阳剪纸发展状况,认为剪纸艺人队伍、审美趣味、地域风格发生了流变,剪纸品类更加多样、主题更加丰富、商业因素更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藉以助推阜阳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灿烂瑰宝,是我国民间剪纸的缩影,反映出当地居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分析阜阳剪纸的艺术特征、发展和保护现状及数字化保护优势,发现阜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仍处于传统发展模式,数字化进程相对缓慢。未来,政府部门、保护机构、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应积极关注阜阳剪纸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进程,并从存储、展示、传播、应用、支撑五个方面探索剪纸数字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阜阳剪纸的产生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人文思想、经济基础以及历史、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诸多原因,至今没能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导致阜阳剪纸艺术的面目,一直未能清晰。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彰显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充实对阜阳剪纸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剪纸的抢救与保护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文纨 《语文知识》2013,(1):102-103
阜阳民间剪纸的纹样可分为植物题材、动物题材和人物题材,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殖繁衍的崇拜。阜阳民间剪纸纹样具有概括夸张、构思生动、富有寓意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艺术再现,以阜阳和淮北两地最具代表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淮河流域民间剪纸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丰富了地方文化;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艺术再现,它又是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发展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民间剪纸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对其构成形式的分析,结合安徽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阜阳剪纸"为实例,阐述这种感性形式在当地高校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理性.将具有构成特性、直观形象的民间剪纸与抽象的构成理论结合起来讲解,能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在构成练习中应用民间剪纸图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68):20-21
近年来,皖西北传统的民间美术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各种新事物影响,比如电子设备、网络等,正是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影响并逐渐取代了长期以来当地延续的传统习俗活动。文章以阜阳剪纸为例,分析皖西北地区民间美术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间造型艺术流行于民间社会(主要是村社乡镇)这一特定生态环境中,其所蕴含的民间美术观念是中国大传统所维系的共同文化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徽本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态文化基因库,体现出民众朴实坚韧的个体品格、中庸适度的群体品德、求全求美的接物倾向,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其造型艺术立足于整个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值得深入探索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阜阳传播。1925年,阜阳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阜阳党小组。在党的领导下,阜阳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工农运动。1928年,中共皖北特委成立,并领导了"四九"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阜阳的反动统治。阜阳地区早期党组织成立及其开展的工农运动、武装暴动,有力地推动了阜阳地区、皖北地区乃至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党后来在阜阳、皖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组织和军事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