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与国际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分配不公越来越严重,很多全球性问题的产生都与之有关.国际分配正义包括两个层次,按照广义的理解便是全球分配正义(Global Distributive Justice);若按照狭义的理解,国际分配正义就是国家间的分配正义.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因此,民族国家间的分配正义是最终实现全球性分配正义的必经阶段.而在国际关系伦理传统中,国际分配正义是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自由主义者一般持赞成态度,提出了各种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理论,现实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则站在批判者的立场,对自由主义者的观点进行了激烈批判.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理论多半是基于西方的伦理传统,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对此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全球正义的内涵、适用框架及其限度等问题,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正义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正义观研究,全球正义问题是在跨国的层面展现的,它不仅具有一般正义问题的共性还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全球正义不仅仅是传统正义在跨国层面的延伸,在全球主权无法成立的条件下,对全球正义的呼唤也是突破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客观诉求,更是对当下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理论应答.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的全球正义思想主要强调基本人权,关注“承受负担的社会”。阿马蒂亚·森认为,需要超越国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一国内部的公正,为了解决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等需要变革全球性的制度安排。阿马蒂亚·森批判罗尔斯的全球正义具有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在评价标准方面放弃了公正原则,采用的是“封闭的”中立性,没有将他的差别原则应用到全球领域。阿马蒂亚·森的全球正义思想具有更大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对解决当今全球普遍存在的正义问题,给出了较为可行的策略和方案,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化问题提供实质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发展鸿沟问题严峻,全球正义面临诸多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先进理念,也是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突出表现为3个层面: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二是在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公平、普惠的全球化;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经济领域中的林林总总的非正义现象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经济领域中的正义问题成为当代社会正义问题的焦点。生产正义则是正义在生产领域的体现,它指的是生产活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生产正义是生产力标准与人的全面发展尺度的有机统一。生产正义是生产目的、劳动者、劳动者和生产结果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效率、社会公益、平等和以人为本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全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既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能依靠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解全球问题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各主权国家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以维护和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为第一价值原则,在利益上实行公平地共享与让与,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反全球化思潮深化,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全球贸易发展受到国家、地区组织保护主义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在不断发展。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来解决,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金融危机中依然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经济发展的表现,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时代条件之下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全球化空间结构致使全球问题纷繁复杂,全球空间非正义问题成为当代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为视角看待和处理当前空间非正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多琳·马西等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范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视域下的一种新的空间正义的全球化架构,这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促进全球空间正义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改变的情况下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和边缘地位,但利用全球化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国经济又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的选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地处全球经济最敏感的亚太地区,加之体制正在转型,经济安全面临着迎接全球化的重大挑战。因此,既要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民族工业,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也要同时建立和健全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保障体系,防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转嫁危机和其他非安全渗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私法得益于法律的形式正义的理念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形式正义这一理念也出现了局限、困境。这也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舞台和契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内涵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着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