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腐败是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其本质就是行贿人员与少数官员个人利益实现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某些不够规范的政府行为在客观上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减少腐败现象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减少寻租机会,杜绝腐败源头。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5,(4):71-74
权力寻租在我国的产生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政府"经济人"思想、官员素质觉悟不高和集体腐败;外部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存在缺陷等。抑制权力寻租行为的继续泛滥,需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满足行政官员合理的物质精神需求,加强对官员的素质教育,发挥市场经济的正面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府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财税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区域行政管理制度的的不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的缺陷、地方政府经济人属性的强化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区域政府合作的积极性和合作效率.因此,应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建立可信有效的协调约束机制,规范合作区域政府的基本行为,以提高区域政府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政府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公共选择学派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并详细分析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和解决对策,认识这一理论成果,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哈耶克的"自然秩序"学说中关于经济人、竞争机制、利益平衡、市场经济进化论等问题,给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公共制度等的一些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保证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运作的体制的基础是法制,而法治则是通过其经济作用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的。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现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都已载入我国宪法,我们应认真研究市场与法治的关系,努力推动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真正把我国经济建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经济人主要是指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制和道德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人的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它是市场有效的前提,市场经济需要独立的、自主的、理性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市场主体的"经济人"本质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固有缺陷。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经济发展,政府干预便成为必然。然而由"经济人"组成的政府有着天然的不足,为了控制政府失灵,经济法规制政府行为便成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的理论基点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经济人的行为特征依然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教训都有力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承认“经济人”假设。在此前提下,重新确定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如下理论基点:(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演进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政府职能的强弱和活动范围的大小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而不断变化的。在市场经济孕育时期。由于市场基础薄弱,发展不成熟,生产力水平低,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两重性即利己性和利他性。当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经济人,具有利己性;当人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道德人,具有利他性。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活动领域不同,是各自分离的。认为经济人的利己心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经济人的利己行为不能干预,尤其不能用遭德人的利他性来干预经济人,如果干预过多,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化是新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教育市场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实现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对大学高层人才的认识、对待和利用上却出现了“经济人”、“奢侈品”、“万能家”的三大缺憾现象。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以降低“帕累托效率”为代价的高层人力资源利用和配置现象应该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2.
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困境被称为"斯密难题"。也许在理论上",斯密难题"是伪命题,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经济个体作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背反是存在的。对这一难题的解决,依赖于对人的社会性基础上的人的统一性的认识。从道德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人的经济人,完全应该并且可以使自己具备某些道德素质,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道德困境。事实说明,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生成的基础,社会人是人生成的状态,文化人是人生成的理想,这三种特性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学文化知识,做文化人就是向人的本质自我生成。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需要铁人精神。铁人精神与社会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铁人精神是社会化的结晶,社会化是铁人精神发展的社会基础,铁人精神与社会化的结合能赋予民族以强大的生命力。铁人精神在人的社会化中主要具有带动和榜样、团结和凝聚、发展乖传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静 《教学与研究》2003,2(2):76-80
本文对现代社会两个基本的经济哲学问题———现代劳动与人的主体作用问题和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地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人们的劳动方式也在发生根本变革 ,劳动与人的主体发展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塑造健全、理性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实质是强调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这一论断虽然与社会主义的理念不相容,但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无疑是一个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还不能彻底否定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成了当今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障碍。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是约束条件下的自利人,也是道德的、推动公共利益增长的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经济人”的产生有其来自于生命的、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的“经济人”是遵守规则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利动机、精明并且追求高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人。立基于“经济人”人性复杂的理念,我们应该不断调整由传统的阶级同一性理论所确定的体制设计,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经济学者对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仍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包括:经济人概念来源于斯密;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将经济人理解为“自私自利”;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在反思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对这些误解进行重释,同时也将阐明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当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说的缺陷所作的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人"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性,提出了"生态经济人"就是追求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自然的利益和人的利益,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主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