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讲究含蓄,含蓄之法深得诗人钟爱。含蓄的风格历久不衰,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其赖以生成和持续发展的土壤;儒家的道德观和佛、遗的哲学方法论又给予诗歌表现艺术以重大影响.或钳制或启迪,这是含蓄风貌形成过程中不容忽略的社会思想背景,是促使诗歌含蓄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3.
含蓄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本文结合诗歌含蓄产生的美感效应和诗歌创作达到含蓄境界的经验方法,讨论鉴赏古典诗歌时对含蓄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种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语言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讲究含蓄,含蓄之法深得诗人之钟爱,含蓄的风格要求诗人深刻、细致地观察生活。运用娴熟的手段,表现事物深含的内蕴。含蕴形成的原因,既有诗歌内容方面的需要,也有形式方面的需要,更是鉴赏主体的需要,其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睿智、聪敏、含而不露、隐忍不发的气质和涵养。  相似文献   

6.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不言之美”。含蓄不等同晦涩,也非美的极至,具有情思深长、委婉、曲折、余味悠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歌显著的特征是精练、含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绪化的美感。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代诗歌极精练的特点,而精练和含蓄总是相关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抒发情感.从而使人感到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诗讲究含蓄。含蓄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的空间。诗愈隐而不露、意在言外,其味愈浓郁强烈。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讲究含蓄,含蓄之法深得诗人之钟爱。含蓄的风格要求诗人深刻、细致地观察生活,运用娴熟的手段,表现事物深含的内蕴。含蓄形成的原因,既有诗歌内容方面的需要,也有形式方面的需要,更是鉴赏主体的需要。其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睿智、聪敏、含而不露、隐忍不发的气质和涵养。  相似文献   

10.
杨世宏 《甘肃教育》2011,(19):85-85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诗贵含蓄而恶浅露”,“含蓄”一直是历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诗歌的含蓄美,笔者也略做过一些研究。我们先来比较两首五绝: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的含蓄性一直为文艺理论家重视,也是很多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诗人之所以要含蓄地显现主题,主要是受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佛道思想、社会文艺理论思想以及个人情思的复杂性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自《诗经》始,追求委婉含蓄的抒情,或借助典故抒情,或借助物象抒情,以求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含蓄美是古代诗歌语言的重要艺术特征。古人对此有不少论述:文芝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隐之为体,义举文外,秘响旁通,优采潜发,壁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隐"源于原始宗教人神之间的互相交流的隐语方式,诗歌含蓄蕴籍的特点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来实现的,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朱春雷 《考试周刊》2010,(29):26-27
我国古代文论家历来崇尚诗词的含蓄之美。本文重点谈了含蓄之美的呈现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呈现形式主要有:化实为虚;言在此意在彼;借古喻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崇尚含蓄美,主要有两个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悟。  相似文献   

16.
含蓄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诗学的含蓄美,具有其赖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18.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能够启发人产生联想,耐人回味,使人越看越感觉有味道,感觉美。本文仅就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说:“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无言之美》)而意既不能以言尽达,也不可以言尽达,文学讲究的是含蓄。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作,至今仍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受到读的钟爱。有些青年读说:“我们很喜欢读古诗,但感到难度太大。读古,疏通了字就可以大致读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