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严复,人教版教材中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他是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教材为何将严复的地位放到这样高,并且是"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呢? 严复生于1853年,少年时代在私塾受教,1866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英语和驾驶技术,初步接触到西方一些自然科学.1877年他被保送到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和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开始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的问题.这期间,他阅读了亚当·斯密、边沁、孟德斯鸠、卢梭和达尔文等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大量理论著作.在当时的中国,就严复的西学造诣和对西方社会制度的了解程度而言,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2.
英国被称为"世界继续教育之乡",其成人教育对西方及世界各地的成人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成人教育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果是与其较为完善的成人教育立法分不开的.借鉴英国成人教育立法经验对完善我国的成人教育立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咬文嚼字     
“五谷”为何无玉米我国汉时起就有了“五谷”的称谓,但至今“五谷”中却没有玉米,仅是稻、禾(小米)、稷(高粱)、麦、菽(豆类)。究因在于,玉米的发源地不在中国,它传入我国才四百多年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把它称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玉米于16世纪传入中国,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当作贡品。因为来自西方,早期人们称玉米为西番麦。选自《中学生博览》驴也可以“嘶”2002年第4期《毛驴何以“嘶”》一文说:“称驴叫为驴嘶,恐怕前无古人!”又说,《辞海》中“嘶,…  相似文献   

4.
累了吗?压力太大吗?没空运动?那么,你也许想试试瑜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求助瑜珈来舒缓现代生活的烦恼。五十年前在西方几乎还没有人听说过瑜珈,可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最流行的健身风潮之一。  相似文献   

5.
炎炎夏日已经结束,你是否已把使用一夏天的风扇打包装箱?相信光是清理扇叶上厚厚的积尘就够你受吧!没关系,据英国媒体10月13日报道,日前英国科学家推出一款没有扇叶和转轮的新型电风扇,在为顾客吹出清爽凉风的同时,还能完全避免清洗扇叶之苦.  相似文献   

6.
谁在养活美国? 两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引起西方世界一片莫名的惊慌.两年来,中国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大量事实,给予这一观点以有力的回答.如今,在经过两年来的沉默之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土资源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陈百明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谁在养活美国?他们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何为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对世界资源和环境构成何种影响?是否应该推崇美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学批评家滕云曾经说过:"孙犁是一面不褪色的艺术旗帜."诚哉斯言! 在孙犁的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荷花淀>.它像是一幅水墨画,清清淡淡,却韵味十足,这正是孙犁所创造的整个艺术世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在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品、炙手可热的作家有的是,但时光如流水,水到处,泥沙俱下;水落时,屹立如石者寥寥落落,而孙犁就是其间最为醒目的一个.孙犁在196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诗,诗云:"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影响沉没噪音里,滴澈人生缝罅中."自嘲当中似有自得! 40年后读来,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暑假里,老师给你们布置的日记是否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了呢?也许,你现在还很讨厌写日记,天天写,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呀,只要你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习惯,用心去观察生活,就自然而然会有话想说了。英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日记,看看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吧!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职业》2008,(16):20-24
2007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校董事会,至此,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我国已经有200所左右的公立大学成立了董事会.高校高调建立校董会的行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新一轮的思考--中国公立大学是否确实需要董事会?这一来源于西方的制度在中国本土将产生怎样的嬗变?它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呼唤大师     
英国高等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说:“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21世纪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借鉴西方著名大学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从本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我国大学曾有的精神和传统。2005年北大教授韩水法一文——《世上已无蔡元培》(《读书》2005年第4期)振聋发馈。学者的呼声惊醒了我们内心的迷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成为21世纪的文明大国,我们还需要为中国的大学招魂。大学之魂何时归来,我们的大师,魂兮归来!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在中国已经四年了,教了四年的书。我老是告诉我的学生、我的同行:搞研究工作应该注意到概念。每一个我们用的概念会有它的历史,有的概念有比较长的历史,比方说"西方"、"了解"。我在北京与汕头都听到过同样的话:我们中国人了解西方比你们西方人了解中国多得多。什么是"西方"呢?什么叫"了解"?中国人说西方涉及美国,俄罗斯不属于西方,因为这个概念是两百多年前俄国发明的。到现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纪英国大思想家培根,将影响世界三项根本发明,归结为印刷术、火药和罗盘.但到培根逝世时,他还未认识到这三大发明全部都是中国人的成就.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光辉灿烂的科学成就?英国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中国科学史》,已出十册,还有十册,堪称中国科学史巨著.他认为在古代的中国封建制和官僚制是庞大而有力的.这大有助于中国的古代发明.他举个例子说,在十八世纪时,中国曾进行一次日影的量度实验,这个大规模的实验占地近三千平方米.这在西方的城邦制度下,是根本没有力量办到的.  相似文献   

13.
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是我国大中小学40多年来的传统,“三好学生“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由于新教育观念的冲击,人们开始对长达40多年历史形成的特定的“三好学生“文化产生了怀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实行了数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办法,如今是否过时了?“三好学生“文化是否应该成为过去?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应该坚决、勇敢地和“三好学生“说“再见“!……  相似文献   

14.
英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既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世界继续教育的故乡。它的成人教育对西方各国及世界各地的成人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面对英国成人教育取得的如此大的成就,本文旨在探讨英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其特点,以期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玉庭 《现代语文》2005,(12):45-45
机智的力量由于1792年英法间的战争,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差点死于非命。当时正在英国旅行的伏尔泰被一群愤怒的英国人抓住了,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绪,愤怒的英国人非要绞死他,尽管同行的英国朋友反复解释说他只是个学者,从不过问政治,但那帮愤怒的英国人还是要把他送上绞架!妙的是,站在绞架前的伏尔泰不仅不慌乱,还从从容容地问了一句:“那么,能不能让我这个即将告别人世的人说上几句心里话?”英国人答应了。伏尔泰立刻发表了如下的演说:“做为法国人的我一直在幻想着能成为一名高贵的英国人,可我努力了一辈子也没能实现,天!对于不幸的我,如此惩罚…  相似文献   

16.
金老师:您好!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一个半年前从您那儿转走的学生。您还记得那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吗?那天是星期一,您检查上周布置的家庭作业——背诵课文。我没有背过。您便指着我厉声说:“你站好了!还班干部,还学习委员呢!不能以身作则,当班干部?说,为什么没背过?”我小声说:“老师,我忘了。”“忘了!吃饭怎么忘不了?亏你说得出口!我都替你害臊!……”后面的话还有好多,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当时我却觉得您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一刀刀凌迟我的自尊。老师,您为什么不问问我,平时那么循规蹈矩的小女孩怎么会把作业忘了呢?您又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7.
幼稚     
人们都说我幼稚,我觉得很奇怪。我这么大的人还会幼稚?可他们偏要这么说。同桌最瞧不起我。她对别人有意见,找我诉苦:“哎,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把我的秘密到处说。我又没招她惹她,干嘛总是针对我?莫名其妙。你以后别跟这种人玩。”我好心好意劝解:“她也不是存心这样,肯定是不小心说出去的。不要把她想得那么坏  相似文献   

18.
鲫鱼爱打抱不平。有一天,它看见螃蟹举着大螯瞪着双眼在横行,就责备说:喂!螃蟹,你为什么蛮不讲理,到处横行霸道?  相似文献   

19.
动物之战     
<正>离大森林不远,有一个小农场,住着农夫西蒙和他的妻子苏珊,还有一条老狗和一只非常老的猫。一天,西蒙对苏珊说:"苏珊,养着那只老猫有什么用处?它有好多年都没有捉到老鼠了,我决定明天溺死它。"苏珊说:"嗨,不能那样干!我保证它还能像年轻的猫那样捉到老鼠。"西蒙说:"瞎说,它已经没有了尖牙和利爪,老鼠在它面前跳舞都捉不到,我非除掉它不可。"苏珊喜欢老猫,感到十分难过,老猫卧在她的脚旁,听到了每一句话,也十分难  相似文献   

20.
<正>最便宜的房子英国有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无奈的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于是,老人宣布出售漂亮的住宅。消息一出,购买者蜂拥而至。住宅底价为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而且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英镑。"老人很诧异:"1英镑?这座房子的价格已经被炒到10万英镑了!"年轻人并不沮丧,继续诚恳地说:"如果您把房子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