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天筱 《辅导员》2011,(3):53-54
众所周知,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活动。通过绘画教学不仅能使幼儿学到必要的绘画技能,而且能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路】随着各种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活动。他们对造型、色彩开始有自己的喜好,会试图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多鼓励幼儿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造型、色彩的理解。本次活动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印画T恤,鼓励幼儿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水壶     
进入巾班.幼儿绘画兴趣相对稳定,绘画技能也大大提高,会运用各种图案变形来表达自己喜爱的物体。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把单一形式的绘画活动变得灵活生动、有趣?一本关于仿生学方面的书给了我创作的灵感:何不让孩子根据人类发明物的外形或功能,以扩散性思维联想并绘画创作成其他的东西呢?这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的事物,促使幼儿主动寻找绘画题材,  相似文献   

4.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三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策划、启发和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徐捷 《考试周刊》2011,(6):41-42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愈强,就愈具特色一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者艺术水准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幼儿绘画色彩具有发展阶段性、主观倾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绘画特点,教师对幼儿绘画色彩的指导可以让幼儿多感受色彩的丰富性,从欣赏的角度引导幼儿关注色彩的应用。通过生活素材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重要性,能大胆、自如的运用色彩。  相似文献   

7.
吴唤 《考试周刊》2010,(14):47-48
装饰绘画属于绘画门类的一种,通过多种材料的制作,运用装饰规律作用于装饰空间,并通过画面本身表达作者内心的装饰情感及思想内涵.与其它的绘画门类所要表现的意义有着一样的共同点。同时装饰绘画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拥有着任何绘画都有的共同画面语言元素——点、线、面.其构成要素是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以这些基本要素为条件.加以组合构成.便会创造出无数理想的抽象造型。  相似文献   

8.
胡慧芳 《快乐阅读》2011,(22):101-102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幼儿绘画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引导幼儿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初步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其绘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但幼儿美感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通过线条、构图和色彩来表现美好形象,表达美好情感,获得美感体验的最直接途径,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美、体现美,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丽辉 《宁夏教育》2003,(11):21-21
近几年,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幼儿园的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这种绘画教育注重拓宽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和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自主绘画,大胆想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呢?一、更新教育观念绘画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不是简单的绘画技能的传授。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够感到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他们什么都可以画。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安排绘画内容和学习顺序。一般以幼儿熟悉的或喜爱的事物为出发点,引导幼儿…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随着各种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活动。他们对造型、色彩开始有自己的喜好,会试图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多鼓励幼儿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他们过分依赖教师帮助,有的不肯自己握笔、有的乱涂乱画。反思这一现象,我感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引导、示范、指导,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兴趣的作用、忽视作品评价的积极导向性。因此,我在评价环节中多动脑筋,巧妙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13.
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也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引导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是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在绘画的空间自由的翱翔。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  相似文献   

14.
李志娟 《新疆教育》2012,(20):215-216
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创新意识。幼儿每天都在看周围世界,如果不加以指点,他可能并不注意物体的表象,如果我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幼儿绘画的创造会有更大的帮助。幼儿的绘画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施洪琴 《山东教育》2003,(18):33-33
计算机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具有绘制迅捷、涂色方便、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图像处理灵活多变等优点,已被大家所认识和青睐。计算机应用于美术活动中,不仅能方便教学,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一、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造型是幼儿绘画的基础,观察又是幼儿掌握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前提。教师应当借助各种手段、媒体,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各种物体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很喜欢观察小昆虫,画小昆虫。中班孩子在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蚂蚁运粮、互相打招呼等情景后,就跃跃欲试,表示想画小蚂蚁。但到动笔时,对小…  相似文献   

16.
黎莉 《学苑教育》2019,(12):87-87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在绘画方面进行了教师的强化引导,以便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从绘画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手眼协调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开展绘画活动,需要教师的合理组织和恰当引导,以下从几个方面和大家就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做一些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单金雪  周曦 《学前教育》2006,(11):41-42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三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繁划、启发和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美术是一种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像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而色彩,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它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认识色彩,在充满色彩的绘画、展演、装置活动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夏玲玲 《学子》2014,(3):32-32
正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运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反应自己想象的构图,于同一个平面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可以手脑并用,教、学、做得到有机的结合。绘画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因此,绘画也是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作如下探讨。一、创设适宜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20.
徐平 《考试周刊》2013,(50):190-191
<正>幼儿眼里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幼儿内心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幼儿喜欢色彩,对色彩有不同于成人的敏锐感和想象力,会用特有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看。如果没有色彩,幼儿就无法将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心中色彩斑斓的彩虹表现出来。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色彩的运用比绘画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各年龄段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不尽相同:小班幼儿认知颜色依赖于直观、具体的事物,能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中班幼儿能认识紫、橙、黑、白等颜色,能逐渐区别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