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唐太宗在位期间,继承了自汉以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确立了以德为主的治国方针,使贞观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相似文献   

2.
《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关于治国思想言论的汇编,书中的记载涉及唐太宗治国的各个方面。历史典籍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根据相关的史料,对《贞观政要》中关于唐太宗与封德彝论选贤的时间、魏征谏阻太宗失信于民的时间、赐李纲步舆的时间等十处讹误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3.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94-96,182-185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颗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著名史书《贞观政要》的一个西夏文译本,它的内容并非全取汉文原著,而是人原著节译而出,这可以为西夏文文献补充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的《贞观政要》是值得重视的一部古典文献。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太宗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征等诤臣在贞观年间的历史面貌。《贞观政要》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以仁义为本的民本观、求谏兼听得君道观、防贪鄙的廉政观、居安思危的自省观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贞观政要》系统地总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策略,包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是中国行政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所体现出来的以民为本,择官重德、廉政勤政、中正诚信等行政伦理准则,对今天的各级各类领导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91-94,180-182
魏徵,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一朝吏治清明,受到后世赞颂。就其反贪措施而论,太宗在“以民为本”思想基础之上,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法治原则,以道德约束君臣自愿自觉地追求高尚的情操;强调“若安天下,先正其身”的反腐之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引导理念以及“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用人政策。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最终迎来“贞观之治”,将中国古代社会推向繁荣昌盛的巅峰。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广开谏言渠道,他将大臣们各自的特长发挥得淋淋尽致,创下贞观盛世。贞观之治不仅是封建社会中华文明政治实践前所未有的最高峰,国家政治相对高效、廉洁、清明,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执行力,更是将中华文明核心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0.
吴兢是与刘知几齐名的唐代史学家,所著《贞观政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本文在论述其人其书的基础上指出:今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直笔书史的董狐精神,并且要充分发掘《贞观政要》的现代价值,从而为当代史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的人才观主要体现在重才、择才、用才、容才、锻才方面。其人才观创造了人才济济、能人辈出的大唐盛世的奇迹,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思想价值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中,最受史家称颂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太宗一生的政治作为表明,他始终都把发掘人才、重用人才,包括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和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作为立政经邦的根本。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是贞观政治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4.
贞观文学未能伴随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达到一个高度。唐太宗的诗文创作,与其文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其"雅正"文学思想、帝王的宫廷生活以及太宗自身即创作主体的矛盾,是造成这种偏离及其创作未能突破前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君主在位期间,对外政策有承续亦有变化,在战争这一对外关系表现形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唐高祖隐忍怀柔,为积蓄国力创造稳定的外部空间;唐太宗时期国力恢复,开始出兵不守臣礼的四夷,威恩并施以树立唐朝宗主国权威;唐高宗时期国力更强,频繁征伐进一步巩固唐朝宗主国地位。三代君主对外政策的承续和变化,为树立唐朝的宗主国地位和对外关系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代曾两度颁布有关婚龄的诏令,但其所规定的婚龄性质并不相同,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所规定的“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是劝勉结婚的年龄,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适婚年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所规定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才是真正的适婚年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盛世,经济蓬勃发展,体制更臻完善。与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科举制相对应的吏部铨选是唐代社会政治体制渐趋完备的反映。吏部铨选的标准既有效的保障了唐代官僚队伍的质量,也为考查唐人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本文拟通过对吏部铨选标准的解读以及铨选标准与唐人语文素养之间关系的探究,为当前的各级各类考试和语文教师的培养与任用提供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者型的领导,唐之享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深邃,主要体现在他对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民办教育的论述中,诸如他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石、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教育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对民办教育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因为儒家而倍受重视,但人们在接受儒家音乐思想时却对此产生了误解,将具有政治功能的音乐等同于政治。直到唐代,这种误解才被纠正,代表人物有唐太宗与白居易等,他们认为政治是国家治乱的根本,音乐只是其辅助手段。唐人对音乐政治功能的正确认知,有利于促进唐代音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在位间,取得了为后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作为一名统治者,唐太宗是优秀的,然而作为父亲,从贞观朝皇子们的教育成果看,他并不成功。文章以太宗的皇子们为对象,分别对太宗为教育皇子们而设置的机构、配备的师傅、内容、教育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众皇子情况纷繁复杂,文章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太宗诸子简介、太宗皇子教育、太宗皇子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